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信息 >> 法治建设 >> 执法监督 >> 详细内容

津市市多层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提质

来源: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18-06-22 11:27:38 【字体:

近年来,津市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服务非公企业、服务经济发展为切入点,以律师参与信访值班、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及“一村一顾问”等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建设为契机,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制度,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一、着眼“全覆盖”,实现公共法律体系服务非公企业发展常态化目标。一是组团护航,提供多层次法律服务。联合津市企业家协会、津市工业园区组建企业法律顾问团,开展法律体检、审查修改法律文件、参与谈判等形式,为企业重大工程、重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二是通力合作,组建非公企业法律服务平台。联合津市工商联共同建立非公经济法律服务平台,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律建议和法律维权服务,建立战略合作机制,促进民营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三是积极作为,律师服务企业常态化。定期开展中小微法律服务体检活动,建立律师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排查,降低企业法律风险。主动参与员工大会,协调公司与公司、员工与公司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为员工争取利益。四是有的放矢,搭建企业风险防控网。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津市市企业法律服务实用手册》,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企业风险防控水平。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利用“法治夜话”、知识讲座等活动,将法律送到企业,向职工发放普法宣传手册,提高企业依法经营、职工依法维权意识。

二、致力“多元化”,实现重点弱势人群权益保护人性化宗旨。一是健全案件申请、受理、审查、决定、指派、承办等环节业务规范,推行“诉讼+调解”新模式,优化办案程序。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便民举措,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及严重疾病患者由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实行预约式、上门式、“一站式”服务。将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5倍调整为低收入人群,扩大13项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将军人军属权益纠纷、留守儿童权益受侵害、劳动争议、劳务合同纠纷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二是建立规范管理体系。全市1个中心、12个站、78个点基本做到“三统一”,既:统一基本色调和标示、统一登记台账和上墙内容、统一摆放在市中心和各站点。同时,通过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形成以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公证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全市308名人民调解员和57名“法润三湘”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为补充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团队,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三是畅通“绿色通道”,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在法院、仲裁、工会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点援制”,定期组织各类调解机构和人民调解员深入企业,集中排查农民工与企业的劳动合同、损害赔偿等矛盾纠纷。四是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与津市检察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平台,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专业化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共同做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被害人法律帮助工作,共同做好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及保护求助未成年被害人工作。

三、聚焦“法治化”,全面推进律师服务公共法律体系高效化。一是诉访分离,律师助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试点。将涉法涉诉联合受理与信访接待,在工作平台、机制和人员上明确区分,从源头实现诉访分离,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二是在市看守所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对未成年人、盲聋哑、欠缺刑事责任能力、家庭特别困难且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及法律咨询服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三是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与津市人民法院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从制度上为律师履职创造宽松的环境;与津市检察院构建新型诉辩关系机制,共同维护司法公信力,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津市市司法局)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