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屹立的山城“雕塑”
——石门县澧阳路改交通秩序维护者侧记
在石门县城澧阳路上总会看到这样一些忙碌的身影:白色的大檐帽被尘土沾得灰黑,疲惫的双颊被太阳晒得黝黑,只有那绿色的反光背心和头上的警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他们就是澧阳路改交通秩序的守护者。
身先士卒的战斗先锋
“我们一定不辱使命,把困难当练兵,把实战当训警,全力以赴,全警护航。”这是交警大队长周常平在6月20日路改动员大会上的铿锵誓言。
军号已吹响,战鼓正激昂。交警大队每位班子成员带队深入一线,竭尽全力为路改运筹帷幄。每天清晨5点多钟,人们还在惺忪酣梦中,大队长周常平正赶往执勤路口,坚持到城区17个执勤岗哨实地巡查,每逢上下班和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他亲自上路巡逻执勤,常常日以继夜地参与车辆逆向行驶、乱停乱靠等整治行动。
为减少出行压力,副大队长王先云每天清晨会踩自行车深入岗哨察看路面通行情况,向执勤的民警们耐心询问交通拥堵的重点时段,并记录好民警们反映的交通违法问题,同时告诫广大民警要严格执法,文明执勤、温馨劝导,牢记刚性执法与柔性文明结合,让更多的民众理解路改,支持路改、参与路改。
风雨无阻的铁血卫士
澧阳大道是全城的交通“大动脉”,路改施工牵一发而动全身,交通组织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石门交警大队把压力变动力,主动放弃休假,全警上路,攻坚克难,排堵保畅的决心不减,英勇作战的作风不变,以铁一样的斗志,全心投入到城区交通秩序的维护工作中。
东城中队的指导员伍千喜带病坚守一线,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导致严重的颈椎病顽疾几度复发。一个倾盆暴雨的晚上,他突然倒地昏倒在地,医生要他卧床休息一个星期,他一刻也不愿在病床上,躺了三天就立马带病上路执勤。
动人的事迹不胜枚举,铁一样的坚毅和血一样的激热,在暴风骤雨的浪尖上迸发出了战天斗地的力量。
7月3日晚10点30分,一场强降雨突袭山城石门全境,内积水致使县城石门三中至东方桥路段被淹,金山大厦四周一片汪洋,险情一触即发。大队长一声令下,全队民警、协警迅速集合,前往被洪水淹没的路段开展救援工作。
大家纷纷站到齐膝深的水中与洪水抗击,一边提醒过往群众注意安全,一边疏导指挥车辆有序通行,从发生险情到恢复交通的2个多小时,始终在暴雨激流中当“路标”,没有一个人退缩。
日以继夜的卡口尖兵
任凭酷暑寒风,我自岿然不动。哪里有道路,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出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足迹。他们是2014年公招新进就投身路改的一群“准”公务员,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和斗志,投身到保障重要路口畅安的攻坚战,被人们誉为像钉子一样的安全哨卡。
小李是分到金山便道的执勤岗哨的一位新公务员,每天她早早来到所分路口的执勤点。她的主要任务是在指定的路段疏导交通,预防拥堵。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期,他们既要维护交通秩序,更要确保家长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刚开始执勤的时候,很多司机不理解也不配合,有些经过劝导就改正了,有些非但不听劝阻反而还恶语相向,甚至强行冲关”执勤半年了的小李感悟颇深,“每天不是灰里来土里去,就是风里来雨里去,还要忍辱负重,执勤真的不易啊!”
众人拾柴火焰高。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社会团体纷纷成立了澧阳路改志愿者协会,全力开展宣传和配合重要路段交通秩序的维护。许多干部、职工、居民在路改期间尽量步行不开车,减轻交通压力。部分经营户、居民带着矿泉水、方便面、药品等慰问执勤人员,有的还利用休息时间自愿义务守路口,亲身体验当交警的艰辛。
9月10日上午11点27分,一位市民向大队长周常平发了一个短信:“周队长您好!很冒昧给您发信息,不知道有没有打扰到您。今天上午10点多,在沿河马路一桥桥下有位交警被我的车溅湿了衣服,水花很大,估计全身都湿透了,当时我打算调头道歉,突然想到那条路为单行道无法掉头,回家后一直很内疚,请您帮我找到那位朋友,我想当面表示歉意!”。
字里行间体现出民众对路改的支持、对民警的关爱。一句句温情的沟通,一次次暖心的理解,既反映出全体交警奋战路改的艰难,又透射出警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澧阳大道改造竣工在即,在这崭新而亮丽的风景线上,路改守护者平凡的身影,宛如一座座巍然屹立的山城“雕塑”,深深地印在山城居民的脑海里,永远烙在石门人民的心坎上!
(石门县交警大队 曾频 蔡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