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信息 >> 队伍建设 >> 政法风采 >> 详细内容

记创先争优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市强戒所政委江志晖

来源: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14-09-12 16:26:23 【字体:

  如果走进常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原常德市劳教所),你会发现有这样一名中年警官——他,中等个子,一头短发,眉宇间透射着精干和自信;他,总是面带着微笑,眼神中洋溢着真诚和直率;他,说起话来,浓郁的桃源口音抑扬顿挫,走起路来,像是一阵风。机关办公室和基层大中队,常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如果常德市戒毒所的民警们读到上面的这段话,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这是我们的政委——江志晖同志!”

  从“政法委书记”到“政委”的角色转换

  20097月,组织上一纸命令,将时任津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江志晖同志,调到常德市劳教所党委副书记、政委的岗位上。来所报到的那天,干警们见到了他们年轻的新政委,至今,大家仍对他谦逊朴实的笑容记忆犹新。

  比江志晖同志迟了几天到达劳教所的,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全国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奖励证书》,这是中央综治委、中组部对他在津市工作期间的认可,也让民警对他们的新政委刮目相看。

  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到劳教所的政治委员,职务虽然从副处级升到了正处级,但是实际权力和待遇却是一落千丈。劳教所位于城市西郊,是一个既没有多大职能,也没有多大职权的单位,工作范围,不过是80亩地的矫治场所。出门没车坐,下班吃食堂,就连办公室用电和电话费,都实行领导个人包干、超出自负。一些津市的老同事、老部下来常德办事,顺道看望,江志晖自掏腰包,在路边店接待吃快餐。一个月下来,他的工资常常所剩无几。

  工作到了常德,家也安到了常德。没有住房,所里计划给他在市里租一套像样的房子。他掰着指头一算,一年下来,要花公款2万多。他坚决不肯,悄悄和妻子搬进了所里的备勤楼。备勤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每套只有40来平米,年久失修,晴天透风,雨天漏水,破败不堪,江志晖和妻子在这里“蜗居”下来,一住就是三年多。

  家住远郊,生活很是不便。他买来一部二手电动车,靠着这部交通工具,和妻子出行,采购生活必需品,外人看来十分寒酸,两口子却感到日子有滋有味。

  一天中午,朋友邀请他吃喜酒,地点在共和大酒店。劳教所附近很少有出租车经过,也无去共和酒店的公交车可乘。眼看时间不早了,他急忙骑上电动车,风风火火地赶到这家五星级酒店。先到一步的朋友、同事、熟人们目睹到“江书记”这番模样,都禁不住笑了。

  条件虽然艰苦,江志晖同志却感到十分满足。他常说:“来劳教所工作,虽然没有了专车,少了人吃请,但是多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多了一份内心的安宁,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从县市主管政法工作的“一把手”,到劳教所协管全面工作的“二把手”,他的工作角色转换非常之快。“所长和政委虽然都是单位的主官,但是有主次之分,所长是主角,政委是配角。组织派我到劳教所工作,担任‘政委’这个角色,就是要我全力支持配合所长的工作,努力建设奋进的班子,带出优秀的队伍,创出一流的业绩。”江志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担任政委五年多,他积极支持配合所长工作,努力当好参谋助手,揽事不揽权、到位不越位、服从不盲从、理解不误解、补台不拆台,自觉维护“班长”的权威,维护党委班子的团结,为其他副职做出了表率。

  2010年上半年开始,劳教审批量大幅减少,场所收容量急剧减少。为了抢占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制高点,加快工作转型,所长刘国高提出扩大强戒人员收治量。对这一提议,部分民警颇不理解。他们认为,强戒人员和劳教人员相比,管理难度更大、执法风险更高,多收一个人,就多一份危险,少收人,所里经费、民警待遇都不会减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面对抵触情绪,刘所长的压力比较大。江志晖主动到民警中作正面引导,让大家认识到劳教制度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转型发展才是单位和个人的出路。为了让民警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希望,他和副所长邱彬如、聂仁贵带领部分骨干,冒着酷暑,专程赴江西二所和衡阳所等,实地考察兄弟单位开展强戒工作、工作成功转型的经验。回所后,召开全所民警职工大会,会上,考察人员畅谈“取经”体会,让那些心存顾虑的同志消除了误解,全所上下达成了加快工作转型发展的共识。

  对待其他班子成员,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空谈,不摆谱,以诚相待,相互支持。对待下属,他平易近人,关心爱护,以德服众,以理服人,营造宽松活泼、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当一名优秀政委”的承诺。

  提振队伍精气神,激发创业正能量

  到市劳教所工作的2009年,正是所里各项工作陷入低谷的“非常”时期——劳教制度前景黯淡、民警队伍人心惶惶、场所发生安全事故、收容规模持续下降……这一切,让这支曾经创造了辉煌的队伍士气低落、萎靡不振。

  在政委的岗位工作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就把全所150多号民警职工谈了个遍、摸了个透。走进这个特殊集体,他体会到了教育矫治工作的艰辛,也深感这支队伍迫切需要激励、需要宣扬、需要正能量。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和退缩!知耻后勇方显英雄本色!”江志晖在民警大会上的发言铿锵有力。

  好鼓也得用重锤敲。所党委采纳他的提议,在场所最醒目的位置设立“耻辱牌”,让每个同志时时感到“灵魂震撼”;设立“警示教育日”,制作“‘10.13’事故警示教育片”,每年定期组织警示教育活动,做到牢记教训、警钟长鸣。

  2010年初,所党委研究年度工作。江志晖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部优”的创先争优目标。所党委采纳了这个提议,刘国高所长在工作会上,向全所民警职工发出了动员。

  “困难多办法更多、压力大决心更大、要求高追求更高。”2010年1月的一天清晨,民警们发现矫治大院里出现了这条巨幅大红标语。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江志晖同志常说的励志格言。看到这句话,每个人无不感到内心振奋。

  他全力协助所长开展工作,牵住民警队伍建设这支“牛鼻子”,提起队伍“精气神”,借此推动全所各项工作。

  从制度建设抓起。他和政治处的同志一道,对精细化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将工作责任和考核指标细化、量化、具体化。工作中的每一处失责,都要受到追究,每一次创新,都能得到奖励。推行指纹考勤制度,用高科技手段记录民警的履职情况,让考勤工作“去人情化”。正能量树立起来了,消极言行没了市场,积极作为有了天地。

  他大力推行宣传工作责任制和奖励制度,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担当弘扬正气的责任,让智力创造体现应有的价值。

  在他的支持下,公文和新闻写作培训班办起来了,“五网一报”宣传平台、警营文化QQ群、短信平台、场所文化墙搭建起来了,警营文化“火”起来了,一批“秀才”、“写手”、业余作家、诗人在互联网和各级刊物上崭露头角,身边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开始“墙内开花墙外香”。民警们的脸上,再也不见沉闷的阴霾,总是绽放着自信的阳光。

  他组织开展“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促进队伍提质强能,摘得全省劳教(戒毒)系统“处置突发事件预案演练”一等奖和民警讲评教育比武”三等奖。

  正能量一天天凝聚,激情一天天高涨,工作在积极的氛围中跃升。2010年底,摘掉“黄牌警告”“帽子”的常德市劳教所,获得了全省劳教(戒毒)系统精细化管理工作一等奖;20113月,全省现场会在该所召开,“常德经验”被隆重推介。

  行健不息,追求卓越永远在路上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卓越是一种品格!”江志晖常常这样自勉。

  上级部署的每一项工作,组织的每一项活动,他都敏锐捕捉和关注,激励民警们勇于当先、争创一流。

  2011年,他和所党委一班人以全省劳教(戒毒)系统“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狠抓队伍作风转变,促进队伍风清气正、焕发新貌。当年度,该所被评为全省“作风建设年”活动先进单位,并获得了省、市表彰10余项。

  在全省劳教(戒毒)系统开展“基层基础建设”的2012年,他和所党委一班人以夯实基层基础为主线,结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廉洁场所建设、场所文化建设、创建文明单位等工作,制定“十大目标任务”,落实“六大工作措施”,当年度,该所获得全省“基层基础建设年”先进单位等省、市表彰近20项,“延伸矫治手臂”和“民警岗位资格认证”等多项创新工作获得中央、省、市表彰和推介。

  劳教工作走到2013年,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江志晖意识到,要让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就必须“突围”,必须“转型”。在推进工作向强制隔离戒毒转型的同时,他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加快了戒毒工作走出去的步伐。

  用身边典型感染人,用身边事迹激励人。在他的支持下,所里开展“身边感动人物”评选,廖文成等15名同志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激励着民警职工献身事业、不断进取。“身边感动人物”系列报道在中国警察网、中国警营文化网等媒体成为“热点”新闻,得到众多“点赞”,并获得全国“本色杯·警察故事征文”一等奖,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

  和常德日报传媒集团携手,打造“小记者法制教育基地”,经常开展青少年法制和禁毒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建立守法和禁毒“防火墙”,并通过小记者们的采访和报道,让全社会参加和支持禁毒工作。于是,他成了小记者们熟悉和喜爱的“江伯伯”。

  他带领民警走近社区、学校、工厂,建立全国首个延伸帮教工作站,打造多个回归人员就业基地,把对戒毒人员的关怀,延伸到家庭、到社会。

  为了服务常德发展大局,他和党委一班人,带领民警们克服重重困难,建立特殊人群涉毒人员收治中心,担负起惩治邪恶、清除“毒瘤”的维稳重任,让新常德新创业具有更加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

  今天,走近常德市戒毒所的荣誉室,就像是走进了金色的殿堂。2010年以来,单位和个人共获得各级表彰80多项——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执法状况考评优胜奖、连续四年获得全省劳教(戒毒)系统精细化管理一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民警队伍中,涌现出“全省十佳监狱戒毒民警”、“全省关爱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市学习之星”等一大批先进人物……这些沉甸甸的奖牌和证书,诉说着常德戒毒民警敢于争先、奋勇拼搏的不懈追求。

  20144月,从司法部传来喜讯——常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被评为“全国监狱、戒毒工作先进单位”。“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部优”,创先争优的庄严承诺得以实现!

  江志晖和他的战友们并未就此止步,又踏上了再登高峰的新征程……

(常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熊刚)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