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巨细暖民心,“芝麻”“南瓜”全包揽
——汉寿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番外篇
汉寿法院坚持司法实践中实现便民、利民、亲民、护民。从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贯彻司法为民思想,先后制定了《便民诉讼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有效维护当事人权益;做好审判业务之余,更是将群众利益时刻放在心中,事无巨细,热心帮助,温暖民心。
捡好每一粒“芝麻”,进了门的都要管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炎热的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出现在汉寿法院立案大厅。
副庭长刘晓娟马上给老奶奶倒上一杯水,仔细询问情况。
老人家毕竟上了年纪了,说不清也听不明,刘晓娟耐心问了半天只知道老奶奶要告自己的“不孝”女儿,其他的情况完全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刘庭长,这一没诉状二没证据的,老人家连自己是谁都讲不清楚,没法立案啊。反正你们立案庭只管立案,立不了还能咋办,你还是劝她回去吧。”旁边一个来办事的律师打趣着说。
“那不行,进了门的当事人都应该管。”
“说不定是老人家老糊涂了,和家里人怄了点气来闹腾的。估计没多大事。叫她回去不就完了么?”
刘晓娟有点生气了:“立不了案是程序的问题,老奶奶有难处是实际问题。就算是芝麻大的小事,没解决之前,总归是个事。”
一旁的丁庭长发了话:“娟姐,如果老人家还记得怎么回去,你就陪她走一趟吧,看能不能把这矛盾诉前就地解决了。”
刘晓娟细心地给老奶奶撑起一把遮阳伞,朝着小镇深处走去。
到了老人家里一问,果然不出所料。老人的女儿是个右手残疾的下岗工人,经济拮据,生活方面难免照顾不周。老人性格刚强,爱整洁,对女儿的要求高,因此产生了误解。
刘晓娟坐在两人面前拉家常,从大道理说到自家里,一丝丝、一缕缕,如凉风般渗入母女俩愤懑的心。不一会儿,老奶奶就主动原谅了女儿:“我不告她了,她有她的难处。”
“本来就没告啊,我这边啥程序都没启动呢。我告辞了啊。”
刘晓娟满头大汗的回到院里,丁庭长拿着一瓶冰镇的饮料站在门口冲着她摇:“娟姐,热坏了吧?搞定没?”
刘晓娟接过饮料,对着丁庭长比了个“OK”,这对共事多年的好姐妹同时笑出了声来。
当晚,丁庭长在电脑上敲下这么一行字:“娟姐说,来了立案庭,无论芝麻绿豆还是烫手山芋,只要是没解决的事都是大事。引以自勉。”
无关诉讼也热情,“南瓜”法庭暖民心
中午休息时分,热恋中的小戴坐在罐头嘴法庭门口的台阶上煲电话粥。她今年刚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又遇到心仪的男法官主动表白,可谓双喜临门,陷在幸福的蜜罐子里无法自拔。
偶然间,小戴瞥见一个农民大叔“鬼鬼祟祟”的在法庭旁边张望,她放下电话大声问道:“请问有什么事吗?”
大叔有点羞涩,因为紧张,说话都有点结巴:“你,你,你是法庭的法官不?我们有点事想麻烦你们,但不是打,打,打官司。就是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同意。”
原来,汉寿县罐头嘴镇作为南瓜种植基地,今年7月喜获丰收。可瓜农们却没有足够的地方堆放南瓜,不少南瓜烂在了地里。于是瓜农们便“盯上了”法庭前面这块水泥前坪。因为觉得“国家干部”可能会不好说话,瓜农不敢贸然行动,就围着法庭转悠,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商量。
“哦,是这样啊。我跟我们庭长说一声,应该没问题的。”小戴听了瓜农大树的叙述后,笑了起来,“不过现在是中午休息时间,我要等下午上班才能跟王庭长说。”
“还等什么下午!”二楼的办公室窗户里露出王庭长的笑脸,“把小许、小黄都叫起来,将两个垃圾桶挪开,清扫好地面,帮乡亲们搬南瓜。”
瓜农们在干警的帮助下,纷纷将南瓜搬运到法庭前坪,小戴看着黄澄澄的一地南瓜映照着天上金灿灿的太阳,觉得真的是再美不过。她拿出手机,拍下了这美好的画面。
美女法官巧调解,尝到今夏“最甜的西瓜”
今年刚成立的民三庭,三个成员有两名女将:80后审判员淑珍和90后书记员思琴。可别看不起年纪轻轻的姑娘们,办起案子来,她们比谁都认真。
2013年10月,年逾古稀的邓老师驾驶电动车回家的途中,对面驾驶小汽车的黄某超车的时候不小心撞伤。黄某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第三者商业责任险的保险公司认为赔偿款过高不愿意赔偿,无奈之下,邓老师便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两个姑娘家可没少跑腿。为了让在教育战线耕耘一生的邓老师的权益得到保障,她们多次约齐双方当事人协商。眼看着不懂法律的邓老师在和保险公司法律顾问的交涉中明显处于弱势。两个女法官忍不住递了一本法律书籍过去:“邓老师,你多翻翻吧。你主张的事实你得拿出证据来。”当邓老师拿出在自己儿子洗衣房工作的证据时,保险公司再也无法以邓老师71周岁的年龄做挡箭牌来规避应该赔偿的误工费了。双方握手言和,邓老师顺利领到赔偿款项。
为表示感谢,邓老师送来了两片西瓜,淑珍和思琴再三推辞。
“吃吧,案子得以调解多亏了你们,再说两片西瓜也不算什么事。这大热的天,你们辛苦啦。”
盛情难却,两位姑娘只得接过西瓜吃了起来。那一刻,她们觉得,这是她们今年吃到的最甜的西瓜。
(汉寿县法院 魏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