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牛山上的足迹
你到过闻名于世的桃花源吗?相信很多人会说,当然到过,那是陶渊明笔下的一处世外仙境。但你到过离仙境不远的桃源屋脊牯牛山吗?人们可能都会摇头:没有。
是的,位于桃源县杨溪桥乡的牯牛山,主峰海拔1147米,是桃源最高的山峰,堪称桃源屋脊。这里气候属中亚热季风气候,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受山区特殊地形影响,年平均气温16℃以下。这里交通不便,田地稀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落后,是桃源县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该村共有313户1168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户达90户413人,人均收入低于全市水平,是省级贫困村。试想,谁无端跑到这样的深山老林来做什么呢?
2016年,桃源县交警大队作为牯牛山村扶贫工作后盾单位之一,大队党委高度重视,派出程建均同志出任牯牛山村第一书记,常年蹲点在牯牛山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自此,这片古老荒山大泽中就留下了交警人的足迹。
4月中旬,交警大队在大队长韩强、教导员戴勇带队下,分两批次组织55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来到牯牛山村走村串户,翻山越岭与自己结对帮扶对象促膝谈心,充分了解他们致贫原因以及生产生活情况,共同商讨脱贫致富办法,全力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
牯牛山村由于海拔高,每到冬季来临这里就长时间出现冰冻,居住在山里的群众只能从山脚才能进出山。但是,山脚还有5个村民小组没有修通公路。原来一条土公路修在半山腰与山岗上,结冰后就无法通行,给村民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程建均了解这一情况后,同村支两委商量,决定向扶贫后盾单位汇报,请求帮助修路。5月中旬,交警大队大队长韩强、扶贫工作队长兼牯牛山村第一支书程建均同志和村里负责人一道来到牯牛山村廖家弯组、马井坳等组徒步实地踏勘,头顶烈日,在满是荆棘丛生的山林小路中穿行,规划公路走向,查看线路,测定路程长短,估算所需资金。
工作队长程建均自出任牯牛山村第一支书以来,常年蹲点吃住在这里,安排布置村里的扶贫工作,了解社情民意,带领工作队员翻山越岭走访全村贫困户,充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与他们交流勾通,商讨扶贫措施。山里有句老话讲:看到屋,走得哭。确实,这里村民大都居住在大山中,明明看到村民的房子就在对面山腰上,可上山下山,在无数的弯道中行走,没有一、二个小时根本就走不到,一天下来,也只能走访三、五家。而全村90多户贫困户,程建均靠着自己的双腿已全部走完。在炎炎烈日下,在淅淅沥沥的雨雾中,汗水和雨水浸湿衣服,鞋子磨破了再换一双,不叫苦、不叫累,毫无冤言。这里的山民人家都有一个习惯,家家户户养有几条看家狗,有一次程建均去一户人家,几条凶恶的狗狂叫着扑上来就咬,幸好程建均手里拿了一根树棍作武器把狗挡住,直到主人出来把狗喝开。还有一次,天下着小雨,程建均在一处陡俏的山路上行走时,不小心一滑,跌倒在乱石沟里,手上身上顿时鲜血直流,他用卫生纸把鲜血擦了擦又继续前行,这样的危险时刻经常发生,但他从未退缩过。牯牛山中大大小小的村落都留下了他艰辛的足迹,这是闪光的足迹,这是交警人扶贫路上留下的一行行光辉足迹。
(桃源交警大队 罗志勇 徐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