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念 战 友
——追忆临澧县公安局病逝民警付依法同志
1月9日上午8:30,我正在局四楼会议室参加全市公安机关“三打一整”专项行动视频会议,局政工监督室主任苏柏秋打电话向我报告:“县看守所民警付依法因病重医治无效,于今天早晨6时许去世,年仅50岁。”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呆了,脑中立即浮现出付依法同志的音容笑貌,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1月8日晚,我局召开局党委会商讨特困民警家庭走访和2012年底公安优抚工作时,政工监督室上报的名单就有付依法,当时分管监所的常务副局长黄金荣就打趣道:“要走访付依法就趁早,我最近看到他脸色非常不好,去迟了可能看不到了。”谁知一语成谶,相隔不到10个小时,付依法同志竟然狠心地抛弃亲爱的妻儿和他钟爱的公安事业,与世长辞。
我是2012年2月底调到临澧县公安局工作的。近一年时间来,我利用空闲时间到全局各所队室开展走访活动,与每个民警均进行了一次以上的“一对一”交心谈心活动。在看守所走访时,我也约谈了付依法同志,谁知话匣打开一发不可收拾,和他的谈心活动持续了近2个小时,印象十分深刻。
在与付依法同志见面前,据县看守所所长刘姚波介绍,付依法同志今年50岁,因在新安派出所工作期间染上了血吸虫病,导致肝脏严重受损,现在已经发展到肝硬化的程度,健康状况非常不好。初见付依法同志,他不足一米七的个头,稀疏的头发,瘦削的身躯,温文尔雅的言语,腊黄的脸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重症在身,但是平和中透出坚强,略显疲惫的面容不失笑意。经过交谈,我对该同志的印象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付依法同志于1962年10月12日出生于临澧县原新合公社富强大队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在他16岁时就因病去世,靠母亲种地维持家庭生计。付依法同志从小半工半读,在帮助家人料理农活的同时,凭着过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读完了高中。1980年11月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先后在空军河北省故城场服役、空军通信学校学习,后留校任教。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12月转业回临澧县公安局工作,先后在杉板派出所、装备股、新安派出所、拘留所、看守所等单位工作,历任装备股副股长、看守所副所长等职务。因工作学习成绩突出,先后多次被组织上记功、嘉奖和评先评优。1996年,付依法同志觉得装备股工作太清闲,三番五次找到时任局长赵传进,要求局党委把他安排到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派出所工作。就这样,1997年1月,付依法同志来到新安派出所,做了一名普通的户籍民警。新安镇是湘西北血吸虫病的重疫区,辛劳六年,付依法同志换回的除了新安人民真心的一声“老付”,就是这缠死人的血吸虫病。2003年初,全局民警体检,付依法同志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的血吸虫病,肝、脾、胃、肾等器官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血吸虫的侵害,需立即住院治疗。考虑到他的病情,局党委将他调到临澧县治安拘留所工作,2004年2月任县看守所副所长,原意是将他调离疫区,降低工作强度,好好养病。就这样,付依法在看守所一直工作了8年时间。
临近谈话结束时,我问他对组织上还有什么要求,他说因为自己身体不好,用去了不少医药费,增加了局里的负担,本身就非常感谢局党委了,对组织上没有什么另外的要求。现在所里在押人员多,人手少,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就会回到看守所上班,力争最大程度地减轻所里其他同志的负担。我当时就深深地触动了,认为这个同志的思想境界非常高,集中体现了临澧县公安局一大批基层民警默默无闻、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
之后,我又陆续听到许多同志反映付依法同志的优秀事迹,深受感动。
据和他在新安派出所共事多年的年轻民警杨清林回忆,付依法同志在新安工作六年,公休假日有800余天,他总共休息不超过五十天。每周五的下午,他都会把一周来的户籍管理工作做一个统计,看看有哪些群众需要上门服务的。到了周六早上,他就背着厚厚的公文包,推着他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出门了。每个周六周日,他都是吃了早餐就出门,天黑了才回所。多年如一日,新安镇5万人民群众就是见证,那辆至今还停在新安派出所储物室内的锈迹斑斑的“永久”牌自行车就是见证。2000年4月份的一天晚上,付依法正赶往县城医院去照看准备动手术的女儿,半路上BP机响了,原来新安彩色水泥厂一名负责人急需到深圳洽谈一笔重要业务,已预订了机票,但还没办好边境证。付依法同志想也没想,掉转头就赶回所里。当他忙完群众的事情再赶到医院时,女儿已手术完毕正在输液。县政协委员涂南鳌听到群众关于付依法这些传闻,觉得言过其实,于是就乔装成一名办证农民,现场感受了一次付依法同志严谨细致、如沐春风的服务态度,之后逢人就夸。在新安派出所工作期间,付依法同志被记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并被评为“全省优秀户籍民警”。
据和他在县看守所共事多年的狱医黄基林回忆,到看守所上班以来,付依法同志就一头扎进了他所负责的后勤工作中,每天天还未亮,他就带领后勤帮厨罪犯开始做饭、打扫院内卫生,跟踪看守。夜深了,他还在灯下伏案疾书,整理各项登记表格、文书资料,全然忘了医生要他住院治疗的建议。同事们劝他休息,他说:“我知道,先让我熟悉熟悉情况再说。”就这样,一熟悉就是一年。2004年8月底,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他终于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同事们将他送到医院,经检查,他的肝脏已发展到了部分肝纤维硬化的程度,必须马上动手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当年10月,县看守所申报“一级看守所”的工作也进入攻坚阶段,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综合考评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为顺利通过各项检查、考评和验收工作,刚刚走下手术台的他,不顾亲人的劝阻、医生的建议,拔下针头,强忍着疼痛,带着消炎水和止痛药就回到了监所后勤岗位上。在后勤看守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始终冲在最前面,一身兼数职,既当所领导又当看守员。最终,临澧县看守所通过过硬的软件管理工作,确保了监所秩序的稳定,年内安全无事故,向各级领导和公安部检查团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被评为全国“一级看守所”。
据县看守所所长刘姚波介绍,2007年,所里分工,付依法负责收押接待这一块,考虑到他的身体,所长特别规定,晚上他不能值班,可他却将被子行李搬到了所里。所长问他,他说:“身体不好,来回跑受不了。”弄得所长也不好说什么。可他这哪是为了自己身体,每逢夜里办案单位送犯罪嫌疑人来收押,他是第一个起床,门卫还没开大门,接待室的灯就亮了,经常是晚上其他值班民警来不及醒来,事就办完了。每年年底评五星级民警,他都是头一号,但他从来不要。“咱都四十好几的人了,评了也没用,让给年轻人吧。”就这样,他既是老先进,也是老四星。有一回,局里开股所队室长会,说到民警评先评优问题时,局长问:“你们看守所的民警都这么优秀?付依法这样的同志都只能评四星?!”一句话问得刘所长愣在那儿,硬是没答上来。
据曾经在看守所短暂关押的失足青少年刘某回忆,2006年8月,时年16岁的小刘因参与打架斗殴被县公安局刑事拘留。付依法见他年纪小,便多次找他谈话,了解到他是县内某高中的在校学生,因病休学后,认识了一些社会上的“混混”,这次是跟着别人打架起哄被关进来的,小伙子悔罪态度非常诚恳。付依法便主动联系办案单位为小刘变更了强制措施,之后又多方联系奔走,最终使小刘重新走进了校园,体味了自由的可贵,拿起了久违的课本。后来小刘发奋图强,刻苦学习,考上了一本大学,现在已参加工作能够自食其力了。小刘经常讲:“是付叔叔给了我新的生命。”
病魔是残酷的,它一次又一次地向付依法同志脆弱的身躯发起疯狂的攻击。在他病重住院治疗期间,局党委多次前往探视,并多方筹措保证了医药费。2012年1月9日6时许,付依法同志终于走完了他生命最后的旅程。付依法同志的不幸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战友,但是他那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品质,他那热爱本职、爱岗敬业的精神,他那坚持原则、严谨细致、秉公办事、一身正气的职业风范,他那平易近人、身先士卒、甘于平淡的优良品德,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将永驻战友、同志们的心间。
痛定思痛,作为一名基层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带队伍、干事业,这件事情引发了我的深度反思。
反思之一:怎样切实关爱民警的身心健康?“天下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在和平时期,公安民警是流血牺牲最多的职业,也是平均寿命最低的职业。公安民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政治治安秩序稳定。基层县级公安机关人手少,事情多,民警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是常事,没有得到及时的休息和疗养,导致绝大部分民警身心疲惫,身体和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态。付依法同志身染血吸虫病后,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疗养,反而感恩局党委更加努力地工作,导致其肝脏病情持续恶化,最终英年早逝。今后,局里政工部门要切实将从优待警落到实处,为每名民警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推行强制带薪公休假、心理辅导、轮训轮值等制度。同时,在警力增量短时期不能改善的情况下,盘活存量,优化警务勤务机制改革,使所有民警在工作岗位上都处于身心健康状态,从而为公安事业、民警家庭办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事。
反思之二:评价一名优秀民警最终靠什么标准?付依法同志的敬业精神不仅被组织上、服务的对象认可,连在押人员对他也钦佩有加,广泛称道。付依法同志未办过轰轰烈烈的大要案件,在公安机关平凡岗位上也干出了大事业。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嘉奖三次,并被评为“全省优秀户籍民警”。这也印证了一句话:“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付依法同志用自己短暂而又闪光的一生,为所有公安民警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用自己的全部生命,书写了人民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价值追求,所以,评价一名民警的最高标准应当是“公信”,而不是某一次的闪光点,这样,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反思之三:公安民警应该具有怎样的奉献精神?美国总统肯尼迪有一句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当单位主要领导询问他还有什么困难,他绝口不提,只是一味强调自己长年治病,未能正常上班,而看守所人少事多,自己长年住院治疗给单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非常对不起组织。付依法同志何等的胸怀,何等地知道感恩?其实付依法同志还是有许多具体困难的,其配偶从粮食系统下岗后一直未能再就业,且身患重病,其女儿大学毕业之后于2012年10月才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家人就靠老付微薄的薪水度日,经济上相当拮据,但他从不向组织上伸手提要求。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片面强调集体主义也许不合时宜,然而付依法同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许多同志“藏在皮袍下的‘小’” 。
2013年1月10日晚6:30,付依法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如期在县殡仪馆举行,当政委刘再道致悼词时,许多民警掩鼻而泣,我也呜咽良久,聊作此文,以为纪念。
(临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 毛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