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坚守“西大门” 心中装着“老百姓”
——记南北镇司法所所长周金文同志先进事迹
周金文,男,现年40岁,中共党员,现任南北镇司法所所长,参加工作近20年来,一直从事司法调解工作。2011年6月被市政法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常德市“十佳人民调解员”,2012年获司法部“人民调解能手”称号,被省司法厅评为“创先争优先进个人”,记二等功。为了湘鄂边界的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他用青春和热血在石门县的“西大门”谱写了一曲司法为民的颂歌。
坚守“西大门”是组织上的信任
2003年,周金文同志从所街乡司法所调到南北镇任司法所所长,这一干就是近10年。
南北镇司法所距石门县城150公里,辖六个村和两个居委会,总人口8354人,与湖北鹤峰县的多个乡镇接壤。在这里,土、汉民族群众杂居,生活条件艰苦,人文条件特殊,各种关系复杂,相当一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常常是发生矛盾后,几方管不着或几方都不管,令当地政府和司法部门颇伤脑筋。
周金文到任后,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改变这“三不管”现状,他迅速与湖北走马镇、铁炉乡等邻近乡镇联系,每年都签订《联防联调协议》,双方共享信息,及时通报涉及两省边界的民间纠纷与矛盾情况,制定调解与处理方案。
南北镇司法所只有2名工作人员,为了照顾59岁的老同志杨森贤,周金文一人包揽了所里大部分工作,从无怨言。他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调动的机会,选择了坚守。
守住“西大门”是司法员的责任
司法工作直接关系到当地社会和谐和人民的利益,不是“面子工程”,做不得表面文章。“没有真功夫,不揽瓷器活”,俗话说“言轻莫劝人”。周金文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没有过人的本领,工作中会寸步难行。他报考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一边刻苦自学,一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用结合,很快成了行家里手。
2004年7月的一天,周金文生病高烧不止,妻子从百里之外赶来照顾他。恰在这时,湖北走马镇金岗村发生了一起离婚纠纷,因女方是南北镇大城村人,需要南北镇司法所前去协调。正在打吊针的周金文坐不住了,他说服了妻子,挣扎着前往走马镇。当事人见周所长为了他们的事,不顾生病前来调停,非常感动,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化解了矛盾。
在大深山里办案,每一件都是苦差事。2007年,白竹山村村民康某和丈夫因家庭纠纷跳崖自尽。因涉及多方矛盾,其湖北的娘家人率100多人上门闹事,情况十分危急。接到报案后,周金文和派出所许所长烟波一同前往,50多公里的山路,加之沿途还要受蚂蟥、五步蛇的威胁,两人翻山越岭用了10多小时才赶到事发现场。赶到现场后,他俩迅速调查情况,制订解决方案,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使之达成协议:安葬死者,死者财产由其女儿继承。
周金文同志任职期间,下村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达5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在办理过的500多起案件中,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这些业绩的取得不仅是他吃苦耐劳的结果,更是他刻苦自学,勇于探索的结果。
心中装着“老百姓” 边界和谐又安静
周金文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不办案的时候,他除了钻研业务,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学校了解情况,宣传法律知识,必要时给予法律援助,他还建立了矛盾纠纷流动调解庭,哪里有需要,那里就有他的身影。每学期学校的两次法律知识讲座是他多年的必修课,每次他都精心准备,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南北镇辖区学校多年来无一伤害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为普及法律知识,他将《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常识制成普法知识录音磁带,将录音机安装在警用摩托车上,车到哪里喇叭就响到哪里。他骑车走遍了全镇所有村组,受宣传群众覆盖全乡所有人口,这一举措受到群众欢迎和上级领导的好评。
周金文常常自豪地说:“我经常进村入户,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政府支持我,群众信任我,值得!”
这就是南北镇司法所所长周金文同志,他十年如一日,以所为家,以群众的利益为重。在这两省的交界处,在这崇山峻岭之中,他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工作,用幸劳和汗水守护着百姓的和谐与安宁!
(石门县司法局 陈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