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法官“收礼”
下午,我正在埋头填写一件案子的文书材料,“妹子,坐你对面的那位老同志和谭庭长怎么不在啊?”听到有人叫我,这才发现一位老奶奶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窗口前:“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老奶奶迫不及待的自我介绍起来:“妹子,我是黄奶奶啊,住对河的,前不久你们帮我争取到了儿女的赡养费。”经她这么一说我倒回想起来了。“妹子,我来找帮我解决困难的那两个同志的。”
不巧,他们出去送资料了,她一再的问起谭庭长和闵法官,想来有什么事。我把她带到接待室,给她倒了杯水,让她先歇着。老奶奶接过水就和我聊起关于她的那件赡养案子。
今年5月2日,劳动节假过后的第一天上班,是我们第一次开始接触老奶奶。一大早,老奶奶就来到了立案大厅窗口,向负责诉讼引导的闵法官诉说着她晚年的生活困境—“虽有儿有女,但老无所养。”女儿出嫁到邻村,隔娘家不远,却很少回去看看她;儿子成家后也很少顾着老母亲了。现在自己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想着儿女们能尽孝心,让自己可以有个最低生活保障。可每次还没等老母亲开口,两个孩子都先向她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易,生活艰难,没能力赡养老母亲。老母亲就像皮球一样被两个儿女推来推去,谁都不想尽赡养义务。老伴走得早,想着自己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两个孩子抚养大,成家立业。本该是享儿女福的年纪,却要到法院起诉子女承担赡养义务,老奶奶不由悲从心来,早已满脸的泪水。谭庭长和闵法官了解到老奶奶的情况后,考虑到诉讼周期长,没有直接予以立案,而是选择诉前调解,先联系到她的儿女,向他们说明了老奶奶目前的生活困境和诉讼请求,听听两个子女对赡养老母亲的态度,两个子女都表示自己是有心无力。了解这一信息后,谭庭长和闵法官到老人子女的住所地走访了解具体情况,原来老人子女的生活条件并非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般艰苦,不赡养老人是另有隐情:两个子女都怕吃亏,唯恐老母亲的赡养义务赖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后,谭庭长和闵法官把老人的两个子女请到老人家,并联系村委会,共同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赡养父母不仅是责任更是为自己的孩子传递一种美德,树立良好的形象。通过耐心细致地调解工作,两个子女都表示会照顾好老母亲,让她安享晚年。
这件事不是已经解决了吗?我正想着是不是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妹子,自从你们给我儿女做工作后,我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奶奶的幸福都写在了脸上,“这次来是专门感谢那两位同志的。”原来,老人是为了感谢。话说着,老人把满满的一篮桃子提到了我面前,“不是值钱的东西,这是自家种的桃子,我特意摘了赶着新鲜送过来给你们尝尝”,“奶奶,不用什么谢不谢的,这是我们的工作,都是应该的,桃子您还是留着自己吃。”几番推拉中,老奶奶拉着我的手生气地说“妹子,这桃你要是不收,就是嫌弃我老太婆送的东西。你不知道,我前几天提着自家的鸡蛋来过,你们谭庭长和闵法官说什么都不要,硬是给我送了回去。我知道他们体谅我,但我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真心实意地感谢他们。”我知道自己拗不过老奶奶,也怕在推拉中让老奶奶磕着碰着,也不管那么多了,到时候再接受领导批评吧,先替他们把礼收下了。老奶奶见状,脸上笑开了花,生怕我反悔似的,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对她说声谢谢,就急急地离开了。
(津市市人民法院 杜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