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警徽
—记汉寿县蒋家嘴派出所副所长魏霆
他叫魏霆,27岁,汉寿县公安局蒋家嘴派出所副所长、乐山街社区民警。他帅气的外表、朴实的作风,将穿在身上、戴在头上的警徽映衬得熠熠生辉。
当一名警察,就要当好群众的平安使者
“我是人民警察,为了群众的安宁,我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2007年1月,魏霆调到蒋家嘴派出所时,在工作记录本上这样写道,也是这样做的。
蒋家嘴是老工业重镇,社情复杂,集镇车站扒窃现象十分严重。魏霆向所长请战,与所里两名民警一道化装成生意人,日夜跟车侦查。同时,还派出4名巡防队员在车站几个重点部位蹲点监控,摸清扒手的作案时间、地点、手段等规律。每当有扒手作案时,魏霆和巡防队员就好似“神兵天降”,将犯罪分子抓个正着。此后,集镇车站扒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还了旅客一个安全的乘车环境。
2009年3月,魏霆在马家段社区走访、排查时,群众反应,有一名名叫王某的犯罪分子曾在该社区内持枪抢劫作案,危及到了社区居民的安全,希望公安机关尽快将其捉拿归案。群众的心声就是命令。魏霆向所长报告后,顺藤摸瓜,在东莞市一出租屋内,冒着生命危险,用“锁喉”利招,将潜逃多年手上持有凶器的王某擒获。
3年多来,魏霆破案300余起,其中刑事案件100余起,调解民事纠纷50多起,责任区内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辖区百姓安居乐业。
当一名警察,就要为百姓解难济困
魏霆一直担任社区民警,他所负责的辖区企业多、厂矿多,治安情况复杂。4年多来,他走村串户,坚持“六必访”即致富能手必访、外来人口必访、“两劳”回籍人员必访、节假日必访、村民办喜事之前必访和恶劣天气必访。定期召开责任区治安情况分析会,发放警民联系卡,在各村交通要道建立报警点,做到矛盾早发现,早解决。
2008年12月的一个深夜,魏霆接到辖区居民黄东茂的求助电话,称自己饲养的两千多只谷鸭走失,请求帮助查找。当时正值隆冬,异常寒冷,魏霆二话没说,立即赶到现场,在寒风冷雨中,借着手中的电光,跟着谷鸭的足迹,步行近十里田间小路,第二天凌晨4时,终于在邻近的百禄桥镇肖家湾村一水坝内找到了走失的两千多只谷鸭。
乐山街四房湾组82岁的刘腊生和73岁的老伴庄彩云膝下无儿无女,靠吃低保艰难度日。刘腊生的老伴还遭遇交通事故,落下残疾,不能行走。魏霆得知后,与两位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如同自家的长辈一样对待。不仅掏钱为老人买来生活物资,还利用休息时间,为老人挑水、干活,陪其拉家常,让孤老不孤独。
“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警察应视人民为父母,心系群众冷暖安危。”魏霆就是这样为百姓解难济困的。
当一名警察,就要把祖国的召唤当成第一需要
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魏霆主动请缨到四川理县从事抗震救灾对口支援的治安维稳工作。
理县是一个藏羌汉交叉聚居的地方,社会治安环境异常复杂。根据工作需要,魏霆多次被调动工作岗位,对此,他毫无怨言,始终保持一腔热情为灾区人民群众服务。共协助理县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8起,接受并帮助解决群众求助20余次,调处矛盾纠纷10余起,现场抓获违法嫌疑人5名。由于理县四面环山,海拔较高,生活环境异常艰苦,8个人挤住在18平米的活动板房内,晚上只能用寒冷的雪山冰水洗澡。吃饭就餐时,80多人的队伍在简易的厨房前要排起长龙,还要经受风沙的洗礼。即便如此,魏霆从不叫苦。10月20日,支援队部分队员奉命回湘休整,魏霆却主动申请留下来继续援川。
援川期间,魏霆发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舍小家顾大家,为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建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魏霆作为一名基层公安民警,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青春和激情书写着对警察职业的无限忠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8年,魏霆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09年,荣立三等功一次。2010年获常德市“十佳社区民警”光荣称号。
(汉寿县委政法委 刘圣鸿 李忠 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