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法官向才银
湖南省津市市人民法院北区人民法庭庭长向才银同志的先进事迹
向才银,女,1954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8月毕业于湖南省常德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10月调入津市市人民法院工作。入院后,她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八个春秋,历任出纳、会计、事务室副主任,1994年初,根据工作需要,院党组安排她到北区人民法庭担任副庭长,97年担任庭长。几年来,她带领全庭干警克服和战胜了办公无固定场所,办案设备简陋等困难,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为维护津市的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上级党委、上级法院和本院党组的充分肯定。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三年该同志连续三年被评为津市市财管工作先进个人。九五年、九六年连续两年被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记三等功并被授予“办案能手”称号。一九九七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津市市委记三等功一次。九八年该同志又被常德市人大等八大家联合授予常德市十佳女法官荣誉称号,被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二等功。一九九九年三月上级法院在津市对100名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人民群众对她的满意率为100%。该同志爱岗敬业、勤政为民、严肃执法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法院报》、津市电视台、常德电视台、《法制月刊》、《今日女报》、《知音》、《幸福》等二十多家报刊杂志及电视台予以报道。
她把群众当亲人
1994年,向庭长受理了一起追索抚育费案件,原告向华系津市一中一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因父母离异,父亲未按期给付抚育费而濒临辍学,为了读书,这个15岁的少女不得不拿起法律的武器与父亲对簿公堂。少女的哭诉,深深震撼着人民教师出身的向庭长,同时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意识到一个破裂的家庭即将毁掉一个极有前途的孩子,于是他从调处工作入手,首先走访了向华母亲的单位领导, 发现其母亲身患肺结核等多种疾病,且由于工作单位不景气早已下岗,生活极为艰难。其父亦属下岗工人,靠摆一小地摊维持生计,根本没有能力履行法律确定的当父亲的义务。为了挽救这个孩子,向庭长开始延伸服务,先是动员全庭干警为向华及母亲捐款,以解燃眉之急;其次把市卫生防疫站的领导请到法庭,陈述案情,争取支持。市卫生防疫站在干部职工自身工资都难以当月兑现的情况下,站领导当即拍板,从研究治疗肺结核的专项资金中为向华解决部分学杂费用,并免费为母治疗肺结核。为了从根本上解除向华的后顾之忧,向庭长又来到市工商局、市和平市场管理所,与相关领导反复进行交涉,以最优惠的条件为向华之母在和平市场安排了一摊位,使其工作有了着落,亦使向华的就学有了保障。至此,向庭长本人已先后给向华资助学杂费用1000元。《今日女报》以《向华,你的未来不是梦》对向才银同志的事迹进行了长篇报道。法官情胜似母女情,该事迹刊发后产生了极佳的社会效果。先后有数人向津市北区人民法庭发来信函,寄来钱物,自愿对向华进行资助。广东人张鲁被向才银与向华胜似母女的感情所感动,从九五年开始自愿承担向华每学期的学费,至今为止已捐助5600元。向庭长的呵护,社会的关心,使向华茁壮成长,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在向才银13年审判工作生涯中,象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很多,因此,不少的当事人把她当成知心朋友,有困难找她解决,有心事乐意向她倾诉,就连有的离婚案子的当事人和好如初或重组家庭亦要找她征求意见,她是群众心目中可亲可敬的“向大姐”。
她把执法当使命
1995年初春时节,向庭长受理了起特殊的离婚案,一对苦鸳鸯从八七年起便开始了一场长达八年的离婚大战,八年纷争,四上法庭,皆因女儿年幼而撤回起诉,当向庭长第五次接到诉状,得知其女儿有父母离异便离家出走的念头,顿感事态的严重。她破例把这个案子“压”了下来,一改座堂办案的传统做法,把庭上调解与上门调解、当面调解与背靠背调解、法官调解与行政领导做工作结合起来,五次将男女双方单位领导请到法庭,通报案情,交换意见,并请双方领导出面协助法庭做工作,近二十次地与双方当事人谈心、交心,了解长期纷争不息的主要原因,严肃指出双方各自存在的问题,三月五日,一个值得这个小家庭永远纪念的日子,法院请来了双方当事人及他们的女儿,请到了双方单位领导及街道居委会的负责人对该案正式进行开庭调解,夫妻双方在向庭长的撮合下,尽释前嫌,言归于好,八年纷争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向才银是个老津市,有不少的熟人和朋友,办案中虽方便了案件的调解,但人情网、说情风的困扰,也加大了案件处理的难度。有一件购销合同货款纠纷案子,两被告一个是她的老同志,一个是她的老上级,不论向庭长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法,两个老朋友就是不买帐,而且还设置障碍隐匿证据,发动其他同学、熟人对向庭长形成群攻之势。她顶住压力,巧妙取证,依法判决由两被告立即给付货款10.6万元并赔偿损失1.3万元。因此,向庭长也落了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坏名声”。然而,作为一名人民法官,一个共产党员,她所想到的只是自己应该怎样做,而对这样做将产生怎样的后果,她没想那么多。
她把法庭当家庭
1994年,向才银从院机关调到北区法庭的那一天起就与法庭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是庭长,庭里的全面工作她要主持,她必须事事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在近五年时间里节假日、星期天,她很少休息。也没有休过一次公休假,成天泡在法庭里,沉在案子中,近四十岁的女人干起工作来宛如一个“拼命三郎”。办案中她曾扭伤过左踝,是丈夫用单车坚持接送近一个月,中午不能回家,70高龄的老父母轮流送饭到法庭,院领导劝她休息,她却坚持自己的观点,“踝关节受伤审案不碍事,不能因自己受点小使使当事人受累。”有一次她深夜办案归来,在一个没有路灯的弄堂里,她被迎面而来的“飞车英雄”撞倒在地,左手骨折,头皮磕破,她包扎好伤品,缠着绷带,第二天又坐到了审判台上,坚持用一只手伏案办公,当月结案9件,列全庭前茅。几年来,她办案年年超百件,是津市法院“办案能手”中唯一的女性。
作为一名庭长,她以严谨的管理著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求规范。向庭长上任伊始,就与干警约法三章,签订管理责任状,带头拟订了统领全庭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庭务规章制度,并制定出严格的奖惩兑现制度,让制度从纸上走进干警的心里,落实到干警的行动上。而作为一名女性,她又以温暖的胸怀示人,循循善诱,一枝一叶总关情。干警小周的母亲住院,她比自己的亲人还着急,多次跑到医院去探望、照顾。而当干警在生活上、经济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她也总是毫不犹豫地解囊相助,她是一名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的庭长,更是一位值得干警信赖的“大姐”。
向才银是一名女法官,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在她的背后,有一个幸福的家作坚强后盾,为了支持她的工作,年迈的父母、能干的丈夫及懂事的女儿都付出了许多。作为工程师的丈夫总是理解支持妻子的工作,他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为尽量不给妻子留下后顾之忧,在妻子摔伤的日子里,他坚持用单车接送她上下班,风雨无阻;夜半三更陪伴妻子走访案件当事人;他还是向才银严肃执法、廉洁执法的有力支持者和见证人。他常常和家人一起把那些试图以金钱开路的“买法者”拒之门外。70高龄的老父母生病住院坚决拒绝做女儿的她到医院护侍,而当女儿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老父母总是鼓励她、支持她,在她因病受伤坚持上班的日子里,两位老人总是悉尽地照料她。由于她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以至于连续几年竟忘记了丈夫的生日,每当孩子提起,她总是风趣地问答孩子“谁叫你爸的生日不是星期天呢”。近年来,老父亲因支气管炎两次喷血住院,她只是抽空到医院进行过探望而没有尽责任护侍一天。她有一个相当懂事且很聪明的女儿,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的九年里,向才银竟没有参加过一次女儿的学生家长会。每每提及这些,这位在工作中不让须眉的坚强女性总是热泪纵横,“我有愧啊,我没有尽到一个母亲、妻子和女儿的责任。”是的,向才银确实欠了亲人们很多,她只得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倍努力,用丰厚的工作成果回报亲人的理解和支持。几年来,她连续三次被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办案能手,两次荣记个人三等功,并被常德市人大、市委组织部、中级法院等八家联合授予常德市十佳女法官称号,被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二等功,并授予湖南省人民群众满意法庭庭长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