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清贫 无怨无悔
——黄广新法官的二十年
二十年来,他无怨地支撑着清贫但温暖的家;二十年来,他无怨无悔地在审判一线恪尽职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他始终心地坦荡,微笑面对。
1986年10月,26岁的黄广新从部队转业被分配至湖南省澧县人民法院,之前,他在部队服役了8年,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三等功。黄广新或许未曾想到,他今后的命运会与法官这一神圣而祟高的职业紧紧相连。
转眼间,黄广新在澧县法院已工作了20多年,同事们觉得他有两个特点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常年身穿法官制服,一个是满脸始终微笑。
1990年,黄广新的妻子因企业破产下岗,后因长期患肾炎未再就业,供女儿读书、赡养母亲、照顾妻子,黄广新从此便全部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个人的工资常常使全家的生活捉襟见肘。为了节省,二十多年来,黄广新上下班都常身着单位配发的制服,以至于昔日的战友们都嘲笑他是“老古董”,黄广新却说:“穿法官服有什么不好?我感觉穿着一是自在,二是自豪。”在黄广新家里,除了一台旧彩电外,几乎再也找不到第二件电器,一辆残破的“永久”牌自行车已被他骑行了近二十年,四口之家仍一直居住在城区法庭一间不足六十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在法院每年申请家庭困难补助的名单中,总找不到黄广新的名字。在妻子眼里,丈夫永远是那么辛劳;在女儿眼里,父亲永远是那么乐观;在母亲眼里,儿子永远是那么孝顺。2005年,女儿黄朝朝顺利地考上了重点大学,黄广新在高兴之余,背着妻子向亲友借了一万多元送孩子到大学报名,不久,法院领导知道了情况专门找黄广新谈话,想通过组织途径帮他解决一些经济上的困难,却被黄广新一再婉言谢绝。多年以来,在院里组织的募捐活动中,黄广新的捐赠数额总居前列,他还多次参加义务献血,累计献血已超过3000CC。黄广新常说:我自己并不富裕,但比我需要帮助的人还有许多,我捐一分钱、献一滴血,就等于为社会尽了一份微簿的责任。
黄广新进入法院工作时,仅有初中文化,为了尽快适应审判业务工作的需要,他多方邮购书籍,向同事们不耻下问,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通过自学,他先后获得了法律专科和本科文凭。二十多年来,黄广新在院政工室无一次病假和旷工记录,年均结案件在70件以上,年年被院里评为先进,三次被上级法院评为“调解能手”。黄广新常说:“作为法官,如果仅仅是机械地依法律程序对案件予以裁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体现,要注重对案件当事人进行法律释明,注重技巧性调解,这样才会使每起纠纷真正事了人安。”他是这样说,更是在审判实践中这样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同事们都戏称他为澧县法院的“马锡五”。2005年9月,97岁高龄的老人翟某诉儿女赡养纠纷案被指定由黄广新承办,四名被告居住地十分分散,最远的一名被告距法院200多公里,黄广新在送达起诉状副本时,没有采取法律规定允许的邮寄送达方式,而是足足花了4天时间一一找到每名被告,以情契入并结合法律耐心说服。开庭时,四被告泪流满面,纷纷主动提出要将母亲接回自己的家中赡养,当年迈的翟老太太在被儿女们挽扶着离开审判庭时,终于禁不住老泪纵横,连声称赞黄广新是“人民的好法官、共产党的好干部。”黄广新微笑着说:“祝老人家健康长寿,也希望您的儿女给他们的后人树个好榜样。”
2008年3月,黄广新在办理曾某与彭某的离婚案时,为了给打工的彭某节省往返路费,驱车近300公里前往长沙,当他将民事调解书和13000元执行款一并送到彭某时,彭某硬要塞给黄广新1000元现金表示感谢,黄广新微笑着说:“婚姻不是儿戏,希望你们能汲取教训,好好珍惜现在和未来,这比送我什么都好。”返回法院时,已是晚上10点整,而黄广新一天却还没有吃饭。
经黄广新办结的案件,80%以上都是调解结案。二十多年来,他所承办的近2500件案件无一件改判或发回重审,也没有出现当事人缠诉或上访。
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基层法官,我们的确找不到他有任何感天动地的瞬间,然而,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他从容淡定;在审执案件时,他敬业操守,他用坚韧和执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同事和当事人。
(澧县县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