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法庭:青年法官成长的沃土
今年来,津市市人民法院新洲法庭本着扎根基层、公正审判、服务群众的原则,自身建设与审判执行并重,成为努力培育青年法官成长的一方沃土。
一、铸一流队伍。去年底,津市法院重新整合办案力量,将办案骨干特别是青年干警向派出法庭倾斜,新洲法庭干警由4名增至7名,按照“4审3书”进行搭配。今年8月份,再次补充1名新录用干警到新洲法庭工作,逐步形成了“立审执分工明确、审书搭配合理”的人员结构,彻底解决了以往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为了带好这支成长在基层的审判队伍,新洲法庭庭长由具有二十年民事审判经历的资深法官担任,三名年轻的副庭长亦分别具有民事审判、执行和综合管理部门工作经历,在办好案件的同时大力协助庭长工作,形成了“新老互助”“师徒帮带”的工作模式。一是着力提升队伍能力,坚持每周集中学习、每月疑难案件研讨、每季度工作点评,促使干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帮助干警成长成才。二是着力激发队伍活力,为了舒缓排解工作压力,确定1名干警专职负责文体活动的组织工作,自发组织开展了登山、骑行、篮球等文体活动,让每位干警对生活保持激情,对工作抱有热情。三是着力提升队伍形象,工作日期间严格执行规范化着装制度、打卡考勤制度、干警住庭制度,对当事人及律师的请吃请玩一律予以回绝,恪守原则,绝不破例。
二、办精品案件。作为津市法院审执结案最多的派出法庭,新洲法庭一直致力于办精品案,全力打造群众诉讼服务维权中心。一是审判提速提质。快速消化简易案件,对婚姻纠纷、邻里纠纷、交通事故等数量庞大但争议不大的案件快审快结。大力化解大案要案难案,集中力量办要案,复杂疑难案件发挥合议庭集体智慧。二是执行鼓劲加压。随着法庭人员力量的配齐配强,彻底改变了过去有案不能执、有案不敢执、有案不愿执的状况。在施某与刘某买卖合同纠纷和健康权纠纷执行案中,刘某不仅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还打伤申请人,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法庭迅速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拘留15天,后刘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次性将执行款7400元交给施某。今年上半年,新洲法庭化解执行积案20件,采取集中执行行动15次,拘留2人,冻结财产50余万元,执行到位金额32万元。
三、抓便民服务。新洲法庭处在服务群众的最底层、第一线,在审判工作中始终坚持“便于群众诉讼,便于矛盾化解,便于普法宣传”的原则,充分发挥了人民法庭的便民职能。一是加大诉前调解力度。把诉前调解作为减轻群众诉累的重要手段。1名法官在负责立案工作的同时担任诉前调解员,对部分婚姻家庭纠纷或标的额小、争议不大的经济纠纷,尽力引导当事人自行达成调解协议,能够在诉前化解的一律诉前解决。二是加大巡回审判力度。目前,法庭对发生在当地且巡回办案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譬如相邻权纠纷、赡养抚养纠纷等)、侵权案件当事人不方便出庭的(譬如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健康权纠纷等)、当事人年龄较大或其他原因导致行动不便的案件,启动巡回审判程序,最大程度方便群众诉讼。今年来,新洲法庭下乡办案120余次,现场开庭13次,巡回办案比例达60%,大量案件就地化解。
四、强基础建设。改建后的新洲法庭已成为司法便民的服务窗口,农村法治教育宣传基地以及展示法院形象的亮点工程。一是法庭文化凸显。法庭融入了法文化元素,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栏、法治石雕、法谚警句让人心生敬畏,郑板桥让墙诗、包公断案、马锡五审判及宋鱼水、陈燕萍、金桂兰等典型法治人物,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二是便民诉讼设施齐全。数字化审判庭、调解室、便民服务台、文体活动中心、图书室、会议室、电脑机房一应俱全,全力保障了诉讼活动的展开。此外,新洲法庭率先在全省完成了人民法庭统一标识工作。三是干警生活设施齐全。为了让干警安心住庭工作,干警宿舍经过装修整改,全部配齐了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生活电器,住庭干警居住生活条件极大地改善。四是安全保障到位。今年,法庭进一步完善了安全设备,加装了闭路监控系统、红外报警系统,配齐了防割手套、警盾警棍、灭火器等安全设备,至今法庭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津市法院 姜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