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群众满意
--市检察院加强和改进执法为民工作小记
今年来,市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执法为民工作的意见》,以二十条过硬措施打造出一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工作机制、一个检察机关了解社情民意的有效途径、一条人民群众反映涉检诉求的畅通渠道、一个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信息平台、一个舒适温馨的群众接待场所的“五个一”工作模式,提升群众工作水平成效明显,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改善。
结合执法办案收集社情民意——一种新的行为自觉
“当前,农村户籍信息差错很多,严重影响农民养老保险金核发、农民信贷办理,请检察官关注一下。”6月19日,桃源县黄石镇观音村71岁的老支部书记康玉新向在当地办案的检察官反映情况,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杨建波当即指示办案干警配合乡镇干部进行调查。通过全面摸底,黄石镇共有农村人口21600人,户籍资料错误148人,市检察院将这一情况迅速向市委政法委汇报,建议市委政法委督促公安机关建立户籍纠错机制,开辟绿色通道,认真解决好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目前,坚持结合执法办案走近群众,收集整理社情民意,在市检察机关的办案过程中已成为一种常态,很好地解决了少数检察人员就案办案、机械执法的问题。
“我们改变了以往只关注案件事实和证据的单一做法,在复核证据期间,转入田间地头、社区街道,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从而更好地了解案发背后的起因,在处理案件时更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市检察院公诉一科副科长钟颖如是说。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把掌握了解的社情民意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加以研判分析,取得了如《把握四个导向提升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水平》等一系列成功经验,得到了地方党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
执法办案上互联网——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
针对当前检察执法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今年来,该院斥资在互联网门户网站搭建“常德市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网上监督平台”,于6月28日正式对外开通,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全方位向社会宣传。该平台由检务公开系统和案件查询系统两大系统组成。群众通过互联网登录后,可以查询、了解包括检察机关的单位概况、执法依据、流程等,还可以对检察机关正在办理的各类案件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既方便又快捷。
被害人赵洋(化名)的朋友这样说:“以前,我们想要了解检察机关的案件办理情况,要托关系、找朋友四处打听,有时消息还不准确。现在只要通过互联网,不出家门就可以了解案件的办案情况。如果我们对案件承办人有意见,还可以通过检察长在线等互动方式反映情况,不仅方便,还十分贴心。”
信访接待环境应与办公条件同步改善提高——一种新信访接待理念
市检察院检察长刘清生上任伊始就在党组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不断优化升级接待人民群众的软硬件环境,使信访接待场所的建设水平与检察机关的办公条件保持一致,让人民群众从踏进信访接待室开始,就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于是,该院投资20余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群众来访接待大厅,添置了电子显示屏和检务公开触摸查询系统等一系列便民利民设备,设立了检察长视频接待系统,让来访群众直接与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或接待人员联系沟通,减少奔波之苦。同时,对于表达诉求比较迫切、情况比较激动的来访群众,还设立了专门的心理疏导室和律师接待室,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情绪,邀请律师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为来访群众营造出一个温馨的、人性化的接待环境。
今年来,常德市检察院坚持服务和保障民生的执法导向,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组织市县两级检察院反贪部门开展了查办基层医疗组织中贪污贿赂案件专项行动,查办该领域职务犯罪案件30余件;组织“限期化解信访积案、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专项督导活动,使10件久访不息的老大难涉检信访案件得以息诉罢访;组织检察人员开展“下基层、解难题、改作风”专题实践活动,为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众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帮助近40万元。实实在在的工作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好评,在上半年全省政法系统的民调测评中,该市检察系统10个单位的公众评价得分均较往年取得较大提升。
(市检察院 佘建中 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