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信息 >> 学习园地 >> 工作交流 >> 详细内容

全市检察机关以强素能为切入点打造过硬队伍

来源: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15-05-18 17:33:55 【字体:

  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按照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积极探索教育管理新模式,狠抓干警素质能力提升,不断打造过硬检察队伍。近年来,该院有19人获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全国优秀公诉人、全省优秀青年卫士、全省十佳公诉人等荣誉称号。

  一、搭建平台练素质能力。一是开设常德检察讲坛。近年来,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周,市检察院均会针对干警执法能力的“短板”, 集中开展业务培训,科学设计“检察力提升培训课程”。通过中南大学法学院专家授课、省市院业务骨干讲授司法实务知识等方式,提高干警法学理论与实务水平。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每月举办1期检察讲坛,结合“两法”修改和检察工作实际,或由检察长带头作专题辅导,或邀请全国知名法学专家和检察业务骨干授课。市、县两级院同步开通网络视频,在内网开辟相关专栏,并将每期讲座的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去年3月,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樊崇义、卞建林教授来市院开展了新刑诉法实施专题讲座。今年4月,邀请省检察院侦查、公诉等业务专家为市院检察干警讲授检察实务。二是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制定《常德市检察机关开展读书活动推进争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的意见》,形成“荐好书、读经典”的学习制度。市院组织40岁以下的青年干警开展以“检察官的责任与使命”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每季度推荐阅读10本书,在全院掀起了“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潮。三是参加高端学术研讨会。去年3月28至29日,由“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主办,常德市检察院协办的“新《刑事诉讼法》贯彻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讨会在常德召开。组织全市50名青年干警参加研讨会,创新团队成员和8家实践基地成员单位围绕新刑诉法贯彻落实情况、诉讼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四个项目开展学术研讨。四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今年来,市院着力开展优秀公诉人选拔、听庭评庭、优秀法律文书评选等活动,广泛营造队伍学习氛围。开展侦查实战培训、“以案带训”等活动,反贪、反渎、侦监、公诉、民行等业务部门分别轮流从各基层院抽调人员跟班学习,培养能够传帮带的业务骨干。分条线开展青年业务能手选拔活动,为年轻人提供锻炼和展示平台。

  二、优化保障强素质能力。一是组织高端培训。去年组织全市100名检察业务骨干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为期10天的“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与检察官执法能力提升高端培训”,促进检察干警与立法者、理论专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对“两法”修改内容的理解。二是开展检校合作。市检察院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建立检校合作项目,不定期开办检察论坛,每年选择1-2个检察工作课题进行共同研究。西南政法大学为市院提供免费登陆电子图书馆账号,方便干警查询期刊数据库的文章,阅读中外电子图书,下载各种工作资料。与中南大学法学院签订“检察力提升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为期3年的检校合作项目,把高校的优势教育资源引到基层。三是加强经费保障。市检察院机关建成近100平方米的法律图书馆和阅览室,收藏2000余册经典法学名著,20余种报刊杂志。院图书室全天开放,每年新添一批书目,满足共性学习需求,另设置专项购书经费,满足干警个性读书需求。设立专项学习基金,用于教育培训支出。建立全市检察机关拔尖人才库,对入选的人才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经费补贴,用于购买书籍、订阅报刊、参加学术交流等。

  三、完善机制促素质能力。一是制定考核办法。层层签订学习目标管理责任书,使素能建设任务形成考核硬指标。坚持学习情况检查和考学制度,科室负责人每月检查一次干警学习情况,院领导定期不定期抽查;全院每季度进行一次考学,检验学习成果。常年坚持“三个必考”,即组织队伍集训必考,专项业务培训必考,干警职务晋升必考。二是制定奖惩制度。采取现场督查与考试测评相结合,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以干警的学习态度、表现和效果等指标为重点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奖优促劣,与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严格挂钩。三是完善培养制度。对脱颖而出的干警,给他们定目标、压担子、强管理,让他们优先得到多岗位、全方位历练,切实做到让想干事的有平台,干好事的有舞台。 

(市检察院)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