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流窗口 于细节处见便民利民惠民精神
近年来,津市市司法局把加强窗口建设作为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手段,坚持开展法律援助窗口规范化建设。根据“全力配备基础设施、全面整合窗口力量、全心开展援助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一年多的努力,高标准地建成了设施完善、制度健全、服务高效,面积达100㎡的法律援助服务窗口,于点滴细节处尽显津市市司法局便民利民惠民精神。
高层重视,领导关注常态化
一是会议研究部署。津市市司法局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窗口建设问题,成立了以局长聂平凡为组长、分管副局长向阳为副组长、法援中心主任为办公室主任的行动小组,专项推进法律援助中心建设,明确提出了“打基础、建一流、创示范”的奋斗目标。二是主动汇报争取。积极向省厅、市局,以及津市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他们的重视和支持。2013年3月,借津市市委、市政府整合办公大楼暨第二行政中心办公用房的契机,局长聂平凡通过多次向相关市领导请示汇报,最终争取到了一楼100㎡的窗口服务大厅。
高屋建瓴,窗口设计标准化
一听,倾听基层意见。津市市司法局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现状调研,深入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召开座谈会,倾听津市基层群众对窗口建设的具体需求,掌握津市法律援助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二取,汲取外地经验。2013年9月,由局长聂平凡带队,分管副局长向阳、法援中心主任谢圣国参加的学习小组,奔赴上海、南京、南通等地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引进外地窗口建设的优秀经验。三选,选定一流设计。联系专业装饰公司进行室内设计,最终优中选优确定由一家多年从事装饰行业的公司承担窗口设计工作,并通过党组讨论三易其稿,力求建成“超前列、创一流”的标准化窗口。
高点站位,便民服务人性化
一是服务全面化。经过研究,津市市司法局局党组决定在服务大厅设法律咨询、申请援助和公证三个便民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全面优质的专项服务。二是援助特别化。设立了单独会谈室,专为涉及当事人隐私的法律援助案件提供服务环境,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三是设施便民化。窗口建成后,津市市司法局相继完善基础设施,先后添置了便民服务台、咨询台、液晶显示屏幕、电子触摸屏等硬件设施,并配备沙发座椅、饮用水、报架纸笔等基本用品,营造了便民服务的良好环境。
高度整合,人员力量优势化
一是严格标准窗口人员理论基础优。近几年来,津市市司法局先后招录了政法干警、省考公务员10余名,按照配备窗口专业人员的要求,经党组讨论决定,从这10余名年轻干部中挑选出了2名具有法律本科学历、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公务员充实到窗口服务岗位上。二是岗前培训窗口人员服务意识优。为杜绝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根据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津市市司法局在安排窗口人员上岗前均对他们进行了岗前业务知识和服务意识培训,以进一步规范窗口接待,做好阳光服务、微笑服务、高效服务。
高效推进,内部管理规范化
一是工作制度规范管理。津市市司法局针对窗口工作人员制定了行为规范,对禁止性行为、仪容仪表、服务用语、办公桌面摆放等方面内容作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二是社会监督推动管理。在窗口接待处安装摄像头,启用便民自助查询系统公示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流程,提供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名册,并在便民服务台免费提供宣传手册,通过采取系列举措让群众参与监督,规范服务行为。同时,在服务大厅醒目位置摆放意见箱,安排专人及时处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立行立改。
“非甚不便于民,且莫妄更。非大有益于民,则莫轻举”。津市市司法局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便民利民惠民精神,建成后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反响,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来局办事。同时,较高的办事效率、良好的服务态度也密切了司法局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截至目前,津市市司法局法援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350余人/次,群众来电67余人/次,为各类贫弱群体提供法律援助223件,挽回经济损失367万元。
(津市市司法局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