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信息 >> 学习园地 >> 工作交流 >> 详细内容

“驻社联村”激活“四大警务机制”

来源: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13-08-16 16:36:50 【字体:

  “驻社联村”活动开展以来,石门县公安局以“预防、管控、自防、长效”“四大警务机制”为导向,筑牢辖区平安的第一道防线,打造为民服务的第一级平台,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来,全局共入户走访群众19080人,其中外来人口2184人次,困难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职工等477人次,重点人口、监管对象66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2500份,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18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375条,为群众办好事1439件。在今年上半年的全省社会治安及公安队伍建设民意调查中,该局位居全省第30位,比去年同期上升37个位次。具体做法是:

  一、“驻社联村”活动激活“联教调”相结合的预防机制。

  “驻社联村”活动的目标是要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地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实实在在地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实实在在地整改一批管理上的隐患漏洞和薄弱环节。因此,该局着力构建“三个机制”解决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一是健全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驻村民警把入户调查、上门走访、安全防范宣传等日常工作与矛盾纠纷排查结合起来,依靠村干部、治安积极分子、退休党员等信息员广泛排查涉及群众的矛盾纠纷,建立健全预警、排查、调处工作流程,使驻村民警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纠纷苗头,确保“家事不出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二是健全“三调联动”机制。该局创立了“队伍专业化、运行警务化、管理制度化”的村级治调组织管理模式,建立了以乡镇党委政府为统领、乡镇综治部门为主导、基层治调组织为主力、驻村民警为平台“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这一机制集调解、普法、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功能于一体,规范了社会矛盾的排查,接待、受理、调处、分流、督导等各个环节的流程管理,确保防范工作在前,化解措施在前。在调解中,驻村民警注重充当当事人之间的活化剂,不仅使案化事消,而且使当事人双方自愿与民警结成朋友,实现警民关系更加和谐。三是健全边界联调机制。驻村民警因地制宜,整合社会资源,在乡镇与乡镇,县与县、省与省的边缘结合部,组建了富有山区特色的边界联防组织,开展联防联调工作。全县13个乡镇132个与其他县市相邻的村均成立了边逻联调组,他们以临边村为点,以临村主干道为线,以周边交界区为面,在行政村内随路就段、随湾就店联防小组,坚持每周联巡一次,每月联整一次,每季进行一次周边治安形势分析,打破了过去信息封闭、各自为战的模式,达到了“打防结合,优势共享”的效果。今年以来,驻村民警通过边界联调调处跨省边界民间纠纷140余起,防止“民转刑”案件25起、群体性械斗1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名,打掉外省籍跨区流窜犯罪团伙1个,涉案10万余元,结合部地区的群众安全感、社会和谐度明显提升。

  二、“驻社联村”活动激活“管控治”相结合的管控机制。

  今年全市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流动人口与行业场所的管理已经成为了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元素,也是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工作。为此,该局要求“驻社联村”民警要紧紧抓住流动人口登记、就业、居住等重点环节,健全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管理模式,实现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破解社会管理颈瓶。一是依托“三个系统”,实行“五个依靠”,破解实有人口信息采集难题。驻村民警充分依靠社区(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学校、建筑工地、物业公司,分别对辖区居民、单位员工、在校学生、农民工和小区住户进行全面登记,将数据信息全部汇集到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社区网和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平台三个系统内,确保基础信息实时、准确、有效服务日常警务工作。今年来,驻村民警为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的567人中,为流动人口解决子女就学问题118人,为流动人员办理驾驶证考核的326人,小车上户的27人,办理工商执照的26人,办理贷款业务的2人,其他68人。二是管好“两间房”,破解群租房治理难题。驻村民警在开展暂住人口登记、办证信息录入、函调协查等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从外来人口落脚点入手,适时对出租房屋进行清理整治,落实人户一致和动态追踪管理措施,适时与管理网上逃犯库、刑嫌控制对象库、指纹库对比,对其中重点对象进行跟踪管理,防范“高危人群“犯罪。三是加强对重点物品和阵地的管理控制,破解特业管理难题。对重点场所、重点行业、九小场所以及涉及枪支、弹药、爆炸等危险物品单位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消防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同时,严密二手手机、废旧金属收购业,旅馆业等易被违法犯罪分子窝赃,销赃的行业和部位的阵地控制,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切断销赃渠道。

  三、“驻社联村”活动激活“人技物”相结合的自防机制。

  该局坚持把创新治安防控作为落实“驻社联村”活动的突破口,创新基层基础工作机制,把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做实、做细、做强。一是落实内部单位安防。驻社民警依法督促各单位落实治安保卫工作机制和治安力量及防范措施,提倡开展自防自治,督促党政首脑机关和金融、供电供水等重点要害部门,在加强巡逻守护的基础上,落实安装防盗门窗,防盗防劫报警器及视频监控系统,并与110联网,提高单位内部防范的科技含量和防范能力。同时,推行内部单位法人问责制,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人身伤害,财产重大损失或严重威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依法严肃追究单位和责任领导、责任人员的责任,并提请综治部门实行“一票否决”。二是落实村级巡逻机制。驻村民警积极指导规范村治保会、巡逻队工作,协助全县所有村庄全部建立巡逻队。同时,驻村民警与警务室民警、110民警相互配合,推进了打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打击防范“两抢一盗”大会战中,驻村民警广泛组织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减少巡控盲点,协助挖掘违法犯罪线索600余条,查破案件300余起,100个村的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三是开展法制宣传工作。针对春夏季案件多发、百姓自我防范意识不强的特点,县局通过召开法律讲座、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单和接受群众法律咨询等形式,向村民们宣传两抢一盗及各种诈骗案件的特点及防范措施,增强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00余份,出动宣传车100余辆,制作宣传图板240余块,悬挂横幅260余条,利用企业单位LED滚动播出打非标语、防范提示170余小时。721日,楚江派出所驻村民警在走访时获知观山居委会荣女士刚接到一个显示为0799110的电话,称其是某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说荣女士所开的建设银行信用卡,涉及盗取现金十万元已被立案调查,现要求立即将钱汇到指定银行卡中才能撤销案件。驻村民警立即和其家人赶往荣女士所在的银行,刚到银行门口,荣女士就满脸笑意的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前几天驻村民警发放的《公民日常安全防范指导手册》,一见到民警,荣女士就万分感激地说:“真要谢谢你们公安发放的防骗防盗手册,不然我的几十年的血汗钱就被骗子全骗走了……”

  四、“驻社联村”活动激活民警为人民服务长效机制。

  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胡丘陵同志在全市公安机关“驻社联村”工作调度会议上指出:“驻社联村”工作不是扶贫,而是扶正;不是送钱物,而是送平安;不是去采“蜂蜜”,而是去抓“害虫”。为此,该局始终把人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警务工作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由群众点头,将群众的期盼作为推进驻社联村工作的动力。一是破获“小案件”,安定大民心。通过坚守社区警务阵地,通过收集社会各界反映的小线索、小信息,及时查处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小案件,最大限度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痛恨的小案件抓起,对飞车抢夺、入室盗窃、盗窃电动车、坑农害农等案件快速反应,强化接处警工作,每个派出所均配备了刑事技术员,将“现场必勘”落到实处。同时,落实定人、定责、定任务、定时限、包破案“四定一包”责任制,集中攻克。目前,共破获“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400余起,其中各类“小案”80余起。2013年上半年,全县各类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7%,“两抢”案件同比下降49.3%。二是做好“小事情”,赢得大支持。对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和弱势群体,实行重点帮扶,定时定点上门问需,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同时,将所走访的家庭建为警民联系点或信息员,与困难家庭交朋友、结穷亲,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帮助、支持和服务,做到帮助一个人,温暖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全局民警共走访涉案人员家庭378户,慰问困难群众477户,帮扶贫困户297户,结穷亲267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439件,征求意见建议2375条。今年5月,警务保障室驻村民警吴福清同志在新铺乡黄溪峪村走访中获知该村19组灌溉水田的主干水渠因年久失修,泥砂堆积、杂草丛生,导致水渠溪水流失严重,部分农田因缺水而无法灌溉。吴福清遂多方筹资1万元组织群众疏通了该村16组的灌溉沟渠1000米,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灌溉问题,深受老百姓的称赞。三是推行便民利民措施,落实大服务。为牢固树立公安工作的民意导向,主动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认真做好服务群众、争取民意的各项工作,该局党委制定实施了《石门县公安局便民利民十大措施》(实施民警驻社联村制度、实施警情民意直通制度、实施爱心护校护园制度、实施大额取款护送制度、实施预警防范提示制度、实施分区便捷办证制度、实施见义勇为奖励制度、实施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实施警营定期开放制度、实施企业联席会议制度)。该措施实行以来,人口针对群众反映户口难落实的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呼声,着力解决老年人户口遗失、小孩出生户口未落、嫁入妇女落户难等问题,服务民生,为户籍改革排除障碍。截止目前,该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共办理补录户口326人,毕业上户119人,主项信息变更438人,其中困难户120名,为老弱病残特殊群体、学生优先办证425人。今年6月,雁池乡杨柳园村联村民警王进同志在走访中获知该村5组村民覃遵国(男,73岁)一家3口因多方原因均没有户口,导致政府的相关补贴无法领取,低保也无法申请。驻村民警向人口与出入境大队反映,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队长贾晓君同志立即赶到雁池乡杨柳园村进行走访调查,对其一家3口的信息进行采集,在村委会查证原始资料,对村民进行座谈走访形成补办材料,最后通过绿色通道报请市局人口与入境大队审批,仅仅3天市局就批准了覃遵国一家3口的户口。炎炎烈日下,覃遵国一家对将崭新的户口本送到他家的驻村民警双膝跪地表示感谢,困扰他们一家73年的户口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作者系石门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柴从林)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