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搭建平台丰富载体 着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学习型干警培养
市检察院把着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学习型干警培养作为提升检察执法公信力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搭建平台,丰富载体,为机关干警创造更多学习机会,营造更好学习氛围,促进干警成长成才,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以来,该院有18人获评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全省优秀青年卫士、全省十佳公诉人、全省侦查监督优秀检察官、全省首届监所检察业务能手等荣誉。
一、出台“三项政策”,加大保障力度。一是出台规范性文件,加大制度保障力度。制定《常德市人民检察院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工作方案》,对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工作原则,拔尖人才培养对象的分类、条件、评审、管理、使用以及拔尖人才的培养方法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加大责任保障力度。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拔尖人才培养对象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评审办法、条件、程序和审核确认。下设评审办公室,设政治部,负责资格审查和初审工作。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建立拔尖人才库,每两年评审50名拔尖人才,其中市院机关10人,基层院40人。对入选的人才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经费补贴,用于购买书籍、订阅报刊、调研开支、参加学术交流以及书籍出版资助。在检察理论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或业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贡献突出的,按有关规定另行奖励。推荐干警参加高校学习和业务培训,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
二、搭建“三个平台”,营造学习氛围。一是开设检察讲坛。设立“法治常德·检察讲坛”,紧密结合“两法”修改和检察工作实际,围绕立法原意、执法观念和实务操作,由检察长带头作专题辅导,邀请全国知名法学专家和检察业务骨干授课,共为干警上辅导课10场。分专题安排侦查、侦查监督、公诉、控申、案件管理等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为干警授课。二是组织高端培训。组织全市100名检察业务骨干赴北京师范大学刑事科学研究院参加为期十天的“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与检察官执法能力提升高端培训”,围绕新刑诉法实施与检察业务工作等项目开展学习交流,促进检察干警与立法者、理论专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对“两法”修改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常德检察沙龙”论坛,定期组织青年干警结合法学前沿理论,围绕检察实务中的疑难案件、执法办案中的热点和难点、执法理念与办案效果、诉讼监督瓶颈和出路、羁押必要性审查等问题深入开展检察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筛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机制研究》、《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研究》、《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研究》等研究课题,组织部分业务骨干参加课题组,与中国政法大学等合作开展应用型研究。
三、注重“三种关怀”,激发学习动力。一是注重政治上关心干警。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对业务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的青年干警予以提拨重用,为干警提供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舞台。去年,院党组将4个空缺的中层副职面向全院公开选拨,4名青年干警脱颖而出,竞岗成功,被院党组提拔为部门副职。二是注重精神上关心干警。投资建成近100平方米的法律图书馆和阅览室,收藏2000余册经典法学名著、报刊杂志20余种,为干警学习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扎实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举行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开展读红书、观红影、瞻红址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书画、摄影、演讲、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激发干警在快乐中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三是注重生活上关心干警。每年组织干警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对身体健康状况欠佳者,安排工作时给予照顾;对生病干警集体看望,为其购买营养品;院领导经常与干警谈心,了解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干警心结,确保干警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
(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