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法治优化环境 服务经济实现双赢
2012年以来,市交警支队着力抓好法治常德建设,廉洁常德建设,交通秩序整治,交通违法整治,深入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打造了一支充满活力,善于开拓创新,具有法治精神,讲廉洁正气的队伍,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治理交通秩序——为道路提速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日益猛增,人车路矛盾突出,市城区交通拥堵一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从去年5月起,交警部门从创新路面勤务管理模式上,找到了破解城区交通拥堵、缓解停车难的突破口。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专门购置6台流动警务室在一线管理城区路面勤务,重点对交通拥堵地段、学校周边、繁华区域的交通进行管控。每台移动警务室配置1-2台警车、2台摩托车、2台电动车、施救车等,由民警领头,协警、交通劝导员和交通安全信息员协助参与,全面管控各辖区路段交通秩序,极大缩短了到达处警现场的时间。同时,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对市中心城区实行停车收费管理;组织30名协警在人行道高密度巡逻纠违,紧密配合停车收费管理员工作,破解了停车难问题。
今年6月起,市交警支队按照市委、市政府指示,对市城区违停车辆实行锁车、罚款、扣分、拖车管理,常德大道过境货车实行“西进西出”分流,城区新增禁行区域,减少机动车进城——这三项交通管理举措的实行,让城区拥堵率下降了60%。
“122”热线电话是公安交警部门接受交通事故报警、受理群众救助的服务平台。从8月起,为确保24小时准确接警,快速出警,高效规范处警,市交警支队积极推行“122”接处警快速高效规范机制。各大队值班室安排3名以上接警员24小时轮流值勤,铃声响5次以内必须接听,用标准亲和的话语回答,并配备本市地图准确无误通知处理事故民警到达事故发生地点。民警接到通知后,无论事故地点路程远近,必须在10至25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理和勘查事故现场时,必须用反光锥筒保护现场,民警的着装、语言、勘查装备和工作程序必须严格规范文明,确保大小事故在10至30分钟内安全快速处理,撤离现场,有效减少了群众投诉,降低了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交通拥堵率。
治理队伍作风——为和谐给力
倾听群众呼声、采纳群众建议、兑现群众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是交警部门促进警民关系和谐的常态化工作。近年来,市交警部门以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警营开放日等活动为载体,以召开警民恳谈会、警纪警风监督员座谈会等形式,向群众征求合理化建议700多条,通过实地调查和认真研究后,有针对性地整改了114条。并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先后推出了64条便民服务措施,有效方便了群众。
今年5月以来,市交警支队深入开展了廉洁常德建设,先后推出“四位一体”媒体宣传,“廉诗”、“廉文”、“廉句”、“廉歌”征集评选,以及每周为全体民警和家属手机发送一条廉洁短信、寄出一封《建设廉洁家庭倡议书》等系列活动,提高了民警廉洁意识。在日常交管业务工作中,开展驾校诚信档案试点,加强驾校教练等从业人员的信用监督,建立驾校廉洁诚信档案,推行不良驾校“黑名单”制度,接受各界群众对车驾管业务工作的监督。在市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开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试点,重点建立健全规范事故处理和选人用人等制度,建立权力公开运行机制,加大党务公开力度,推行阳光行政。加大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实现车辆上户审批、驾驶人考试评判电子化。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权力运行、资金管理等各项交管工作进行动态监控,预警纠错,实现科技防腐。不定期对车辆上户、驾驶人考试、车辆检测、事故处理、违法处罚岗位上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整治,并评选出了一批廉洁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树立了廉洁正气。
治理交通违法——为平安加油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整治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始终是2012年交通管理工作的主线。自去年11月首次打响了整治机动车“三超一疲劳”战,各大队在国省道、县乡道设置109个固定测速点、56个流动测速点、185个“三超一疲劳”检查点,对机动车超员、超速、超载及疲劳驾驶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做到了逢车必查、逢超员必卸客转运、逢超载必卸货分装、逢疲劳驾驶必强制休息、逢违法必从重处罚、逢违法必在各媒体曝光,将机动车违法率下降了45%。
今年上半年,开展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平安摩托专项整治以及反酒驾、“三超一疲劳”专项整治等,有效降低了各类机动车交通违法率。同时,还在农村地区开展低速机动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开展“百千万”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路段治理,共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车辆1803台,整改安全隐患路段20处,设立连续式护栏91.823公里,渠化114处路段平交路口,设立减速板808处,使全年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得到明显下降。
治理潜规则——为满意添彩
车驾管工作既是交警部门服务惠民的平台,也是廉洁建设高风险部门,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才能做到既防腐又惠民。近年来,常德驾考场为进一步推进考场正规化、法制化建设,采取“阳光执考、公正执考、规范执考”的管理模式,本着“便民、规范、高效”的原则,严抓考试员教育管理和考场廉政建设,制定了系列规范举措。聘请形象监督员进驻考场现场监督驾驶人考试工作。支队领导每月不定期与执考员、学员和教研员进行廉政教育谈话等。
同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科目一二考试电脑自动化评判,杜绝人为修改考试结果现象,并将执法记录仪投入科目三考场使用,有效减少了学员投入。在各科目考场入场处设置指纹和身份证识别“禁门”电子控制系统,杜绝代考行为。科目三考试采用省总队组考程序系统,堵住执考员与学员之间相互打招呼的漏洞,筑牢驾考防腐墙,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今年4月,将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系统投入城区交警大队,实现了接警快、出警快、处理快的目的。6月份,又配发了650台执法记录仪给基层民警,并在各基层大队建立询问室和审问室,为基层民警配备警务通和照相、录相装备,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基层法制员监督机制,减少了群众投拆。
(市交警支队 牟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