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类指导 促进殡葬改革
自2000年以来,市殡管处坚持政府主导、民政推动和社会参与的方式,合理布局,分期建设,指导各殡葬服务单位采取“自我积累、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滚动发展经营方式和多元化经营模式,注重与市场需求相协调,与群众丧葬消费水平相适应,避免盲目超前而背负过多债务包袱。各殡葬服务单位共筹措1.51亿元资金新建、改建殡葬服务设施,全市殡葬事业走上了良性的持续发展之路,没有出现一家殡葬服务单位负债过多、运作艰难的情况。
一、对于基础较好的殡葬服务单位,不遗余力为其争取资金,夯实基础设施
为切实解决市城区广大市民办丧难问题,2001年,市殡葬管理处通过向市财政及省民政厅、省财政厅以“以奖代投”的方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投入800万元顺利完成了德山火葬场的搬迁和市火葬场一期工程建设,新建悼念厅3个和一个火化车间。为搞好殡葬网点化建设,从2000年3月至2011年底,德山殡仪馆历经17次选址、6次确址、4次规划设计,最终确址在德山镇新十号路以北(龙潭庵村)、垃圾发电厂以西。
二、对于基础较差的殡葬服务单位,鼓励适度招商引资建立民政控股的经营模式,等时机成熟后再收回股权
对于地方财政投入相对较少的县,市殡葬管理处注重督促他们巧借外力,适度引资,建立民政控股经营模式。2005年以来,安乡县筹集资金902万元,修建了殡仪馆和火葬场,新建官陵湖公墓和黄山头公墓,为安乡启动殡葬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股份制模式已经阻碍了殡葬事业向公益性方向纵深发展,2009年11月,安乡县财政拨款500万元、县民政局筹资207.5万元收回县殡仪馆股权,县殡仪馆由股份制转型为公办性质。
三、对于财政投入少而自筹资金又困难的殡葬服务单位,指导其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严格把关,创建民政参股的经营模式
澧县乔家河公墓、汉寿县太子陵园和殡仪馆(火葬场)、鼎城区殡仪馆等殡仪设施均引进外资建设,市殡葬管理处切实加强了监管和指导力度,以确保殡葬的公益性和市场的稳定。
(市殡葬管理处 李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