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信息 >> 学习园地 >> 工作交流 >> 详细内容

法治维权暖民心

来源:常德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2-06-21 16:40:39 【字体:

  洞市乡位于澧县西北部,矿业资源丰富,可种耕地不多,外出务工和工矿企业收入是该乡的主要经济来源,全乡1.2万人中有3000多人长年外出务工,如何保障辖区内常住人口的环境健康权和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务工的合法权益,成为乡党委政府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该乡通过法治澧县建设,在依法维护老百姓的合法利益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组建维权网络,完善工作制度。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逐渐呈现自发性、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趋势,农民外出务工维权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是问题发现难,即使发现也是事后发现,难以事前防范;另一方面是问题解决难,农民工维权的相关力量比较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因此,洞市乡党委政府积极推动资源整合,由该乡人大主席周军华任组长,联合信访办、综治办、民政办、派出所、司法所、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等部门设立服务窗口,建立统一的法治维权服务中心,建立接访、调查、调处、转办、交办等工作制度,行使接受投诉、及时调处、联动维权等职能。在村居建立法治维权服务点,任命各村治调主任和在外知名人士为乡维权服务协理员,制订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合理表达自身诉求,尽力维护百姓合法权益。

  二、注重法治宣传,营造维权氛围。为了使老百姓知晓更多的法律常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洞市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一是请进来学。定期聘请县委宣讲团成员、部门专家为干部、群众代表和企业老板上课,讲授相关法律法规。今年5月初,该乡就聘请了法治澧县宣讲团成员、环保局和畜牧局等相关专家就法治建设和矿山企业环境整治专题授课。二是走下去讲。乡党委政府对政策法规是凡会必讲,对各村开展广播学法,要求乡村干部为老百姓宣讲惠农政策及法律法规。每年定期举行企业职工岗前培训班,对职工进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和法律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印制宣传产品。在此次法治澧县建设中,该乡统一印制了以“爱护环境、生活甜美;遵纪守法、幸福大家”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纸杯3万多个,免费发放给全乡所有机关、站所、村干部、党员、企业代表及养殖专业户,号召全乡干群强化法治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三、贴心细致服务,维权成效明显。乡党委政府从群众最关心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小事、实事入手,切实为广大老百姓服务。一是积极开展劳动维权。实行“三个一”服务,即对所有洞市乡外出务工的人员发一封公开信,发一张跟踪服务管理卡,留一个联系电话号码。通过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洞市乡外出务工人员依法维权工作。2007年7月,洞市乡陆家桥村3组村民张某在深圳某工地施工时从三楼摔下,造成多处骨折,工地老板将其送到医院后不闻不问,张某无钱医治。与其一道打工的老乡准备聚众闹事,迫使工地老板就范,有几个甚至还想开着工程机械车过去。正在这时,其中一位老乡想起了家乡劳动保障站给他们寄来的教他们如何维权的信,便制止了同伴们的行为,拨通了劳动保障站高站长的电话,高站长接到电话后,通过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当事人协调,使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从此,洞市乡的劳动维权工作在十里八乡都小有名气,许多外地群众慕名前来求助。2011年4月,杨家坊乡回龙峪村村民李某在湘西永顺县长永高速公路务工时死亡,死者家属慕名找到了洞市乡劳动保障站,高站长立即与死者家属赶往事发地,并最终为其追讨赔偿金26.7万元。近几年来,洞市乡劳动保障站远赴山西、广东、广西、湖北、深圳等地,接受维权求助20余起,帮助农民工讨回赔偿金300多万元,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县劳动保障先进单位”。二是积极开展生态维权。洞市乡工矿企业多,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就像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乡镇的财政税收,一面是百姓的生命健康,孰轻孰重?乡党委政府痛定思痛,最终决定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全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不合格的企业和养殖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共取缔排污不达标的养殖场3家,关闭粉碳厂1家。三是积极开展矛盾化解。乡党委政府本着“群众诉求无小事”的工作态度,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洞市乡至甘溪滩镇有一段约15米的道路泥泞不堪,影响居民通行,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安排干部运了10多立方碎石,组织5个劳力铺平了路面,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肯定。

  (澧县县委法治办 雷正宇)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