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信息 >> 学习园地 >> 工作交流 >> 详细内容

桃源县公安局全警参与 立体拓展努力开创公安宣传工作新局面

来源:常德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2-05-08 10:55:42 【字体:

  桃源县公安局以提升群众满意引领公安宣传工作,全警参与,全面搭台,全力保障,切实增强了公安宣传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赢得了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最广泛地了解、理解和认同。仅2011年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播发宣传稿件611篇,其中中央级120篇,省级207篇,先后推出国家级、省级、市级典型单位9个,先进个人41人次。其具体做法是:

  一、全警造氛围,定位高。该局党委下定决心从提高认识、调动全警参与入手,营造宣传氛围。从政治与民意的高度,把公安宣传执法工作定位为向人民群众报告工作,优化公安执法环境。一是强化领导,层级负责。专门成立了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委亲自任组长,抽调局指挥中心和政工监督室民警组成宣传工作办公室,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分解任务,以会促行。认真制订了宣传工作计划,将全年外宣和内宣任务数与公安业务指标同部署,下达至各二层单位,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督促落实。三是全员参与形成合力。该局由2名宣传专干专职从事各项素材的采集及新闻、专题、专栏、专刊的制作和报道,由15名政治、业务过硬,并具有一定文字功底的民警组成网络宣传员队伍,由60余名各二层单位内勤组成宣传兼干队伍。同时,还有一大批由各警种民警组成的志愿宣传员队伍和社会写作爱好者义务宣传员队伍。这样,一个全警重视、全员参与的大宣传格局在该局初步形成。

  二、全面搭平台,触角广。一是搭平台,争抢宣传主阵地。主要是抓好“五个一”:做好一档电视专题,在桃源电视台开设《桃源警视》专栏,每月播出一期;办好一期报刊专版,利用常德日报桃源专版进行典型报道,每月刊登一期;在机关开辟一块宣传橱窗设立大型宣传橱窗,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图文并茂,宣传典型,每月一期;主办一次主题征文,以“我与桃源公安”为主题,抒发人民群众爱警、拥警的情怀;组织一系列警民互动活动,向群众报告公安工作,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公安工作的特殊与艰难,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二是重舆情,争夺网络话语权。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是新形势下公安宣传工作必须牢牢掌控的又一重要手段。为此,该局制定了《处置涉警负面舆情实施办法》,建立网评员队伍,与县委宣传部门、新闻媒体沟通联系,建立舆论引导协作机制,并采取“三对”方式,应对和引导舆情。 “键对键”交流,15名网络宣传员随时与网民保持沟通联系,形成民生网上听、民情网上察、民意网上访、民疑网上解的警民互动模式; “点对点”服务,对网民提出的服务要求,网宣员尽量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并协调相关部门尽量帮助解决。 “实对实”回应,对涉警负面舆情,采取甄明实事快速“引”,接受批评认真“改”,正面之声积极“传”的做法,化不利为有利,赢得了理解和支持。三是树正气,争占民意制高点。加强了公安外网建设。全年围绕队伍建设、侦查破案、热点整治、治安防范、管理创新等主业主责,树典型扬正气。同时,拓宽《桃源公安》简报发放范围,在最短时间内,让上级领导,全局民警及全县各科局,乡、镇主要负责人了解公安工作最新动态。2011年,围绕执法为民工作理念,以点带面,在各大媒体推介了牯牛山派出所所长扎根山区、公正执法、和谐执法的典型事迹,社会反响极好。今年3月1日,陬市“12.17”双尸命案成功侦破后,第一时间编写反映公安民警攻坚克难事迹的内部简报400余份,送至全县各科局、乡镇和全体县级领导、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形象监督员,并在案发地迅速召开案情通报会,社会震撼强烈,公安形象好评如潮。

  三、全力抓保障,措施硬。将宣传报道工作列入了《精细化管理考评办法》的内容,明确了各单位每月信息材料上报的硬性指标任务,并将完成的情况实行动态排名,年底严格进行考评,以此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在过程实施、设备投入、经费保障等方面推出了系列硬举措。一是加强工作调度。该局公安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每月牵头召集各部门和全体专干、兼干、网评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掌握工作进度,总结工作经验,调整工作措施,使宣传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常态管理。二是兑现奖励政策。凡被各级媒体采用的稿件,及时兑现物质奖励,对成绩突出的个人,年终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并予以通报表扬。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在有限的公安经费中拨出10万元,保障宣传报道日常经费,同时,还配备了宣传采访专用车,为宣传专干配备了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国保、刑侦、治安、禁毒、人口等主要职能单位及城区派出所都自备了摄相机,用于重大案(事)件的现场取证和各类宣传素材的收集。

  (根据市公安局上报材料整理)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