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几点思考
司法行政机关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司法体系和法制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0月30日设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各级也相应成立了的司法行政机构。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司法行政机关被撤销,这种状况从1959年起整整延续了20年,直到1979年,我国才重建司法部。汉寿县司法局也在次年的12月建立,起初就只设立两个股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司法行政工作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今汉寿县司法局已发展成了6股室、1处、1中心和29个司法所的县政府职能局。那么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如何面临社会的发展?根据当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现实,怎样推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我想应该做到“勤学、强能、作为”。
一、勤“学”
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开展法制宣传,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和安置帮教以及履行其他职能,都要求能够熟练掌握有关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了解一些办事的程序,如果普法的人不清楚有关法律,社区矫正不熟悉业务知识,调解纠纷不知有关政策,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目前,汉寿县司法局现有工作人员77人,大部分基层司法员是通过机构改革时,从乡镇站所人员中过度过来的,还有的是从村支部书记中从招选起来的,以及是从军转干部中安排的等等,这些同志中就有的只熟悉当地民情,有的只懂运用法律法规。作为司法行政部门,一个专业性比较强,业务素质比较高的执法部门,在国家处在高速发展而经济水平极不平衡的时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新型的利益纠纷、权益纠纷等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的稳定局面,如何解决矛盾纠纷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相脖,就应该有“懂得法律,熟悉民情”的基层司法干警来处理和化解。如何才能有这样的本领呢?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要集中学。根据当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局面,很有必要集中司法干警进行学习,如何搞好集中学,就要找准当前的契机点进行集中学习。要找准《人民调解法》的颁布与实施进行集中学习,强化人民调解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通过学习也对贯彻和落实《人民调解法》起到推动作用;要找准社区矫正全面启动这一契机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学习,从而推进基层司法干警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对有效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质量搭建一个有效地平台;找准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行集中学习,当前紧紧的抓住“创先争优”这一契机点,搞好干警的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法治理论的学习等等,所以这个学习应该要集中而经常性学,才能在执法的过程中不会偏离轨道。其次要交流学。要利用本系统已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讲解法律法规化解矛盾的巧妙之处;要利用基层即懂法律又熟民情的司法员讲解法与情的有机结合;要利用思想觉悟高、政策水平好、廉洁办案公的同志讲解执法为民道理;要利用身边先进典型的同志讲解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第三要自身学。首先,要强化的学习意识。切实做到想学、真学。其次,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切实做到会学、学好。第三,要善于挤时间学。要克服“工作忙没时间学”的思想观念,不能强调忙而不学,切实处理好学与干的关系,就会做到“两促进”、“两不误”;第四,要重视知识的更新。目前,随着法制社会的快速推进,法律、法规也随着社会不断完善,对于学习来说也应与时俱进,既要强化继续学习的理念,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不断地增长知识,不断地更新法律常识。
虽然学了,但学习不能流入形式,要注重效果,因而,司法干警要不断加强政治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人人都能独挡一面开展工作,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强“能”
学得好不见得用得好,基层司法干警,知识丰富,运用不恰当,照抄照搬条条框框,有时会使一些纠纷僵化,虽然天天在提倡法制社会,开展普法宣传,但真正的法律还是没有深入到群众心中去,所以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出现了法律无法解开的难题,那么就要靠你的能力出体现、起作用。一是要有果断的处事能力。对有些纠纷和有些帮教矫正对象,你必须有威信、果断,及时将一些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要有广泛的交往能力。在案件交往中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处理好各种关系,是基层司法员的关键所在。对广大村民,不注意处理关系他不跟你说真话,得不到信任;对同事及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协调,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帮助,甚至带来负面效应;对部门和上下级联系不够,工作得不到协调配合和支持,工作起来显得苍白无力,出现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就特别大。三是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要时刻了解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意图,随时掌握群众的期望和要求,在敏锐的观察力中予以实现。四是要有成章的口才能力。一个案件的处理,如果你没有出口成章的说服力,能让当事人的言语弄得无厘头,你的案件化解就很吃劲了。五是要有不懈的创新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的创新,社会管理也必须有创新思维。六是要有巧妙的运作能力。工作中,巧妙运作好各项工作的开展,就能为各项工作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不管是纠纷化解,还是普法宣传和社区矫正都需要运作。
三、作“为”
当前,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当地党委、政府心中一般位不高,权不重,相比起其他政法部门来说,都有明显的差距。如何推进和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心中的地位而有所作为呢?最主要的是定好位,作好“为”。一、定好服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位,得到认可。主动参与当地党委、政府在重点项目建设上的服务性工作,全面履行、有效运用法律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繁荣。在招商引资项目筹建和运作初期,法律服务一律实行援助,采取公证、诉讼、非诉讼、谈判、代书等多种方式,优化项目环境、优化企业管理、优化服务方式,以最优的服务方式,最佳的服务效果,为投资老板理顺各种法律关系,解决具体法律问题;在重点工程拆迁和品补工作上,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等职能,以最大的能力,争取群众利益,保障工程快速推进。达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目的。二、定好服务社会稳定这一大局的位,得到肯定。稳定是一切工作的起点和支点,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社会维稳是作为第一责任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作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首先要重心下移,主动服务基层。矛盾纠纷大多数发生在基层,最终解决也要依靠基层。必须坚持将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带头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真正使矛盾纠纷预防发现在基层、解决稳控在基层,为当地党委、政府更好的做好经济发展工作打下基础。其次要创新管理,推动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快速启动,完善体系,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质量,减少当地维稳苗头。第三、要积极参入,提供法律保障。组建好法律服务团,主动参入当地领导接访日,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处理意见,即时化解信访难题。三、定好服务民生发展这一宗旨的位,得到满意。服务民生问题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树立形象、得到满意的根本,要在解决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上下功夫。首先办好法律援助。健全法律援助网络,积极组建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团队,进一步扩大对法律援助覆盖面,增设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措施,按新的范围、新的经济困难标准做好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工作,保证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得到及时有效地法律援助,真正实现应援尽援。其次立好服务窗口。公证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窗口,用窗口创建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利用创新的服务形式,采取公证下乡进村,与百姓零距离接触,做到贴近基层服务。汉寿县司法局公证处,在2011年到县政务中心大厅办公后,全体公证人员更加规范了执业行为,树立了超前服务意识,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只要定好了位,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各级群众,都会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做到真正有作“为”。
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只有尽职尽责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勤学、有能,才能为当地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在各级党政领导心中占居一定得地位,为更好的推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奠定基础。
(汉寿县司法局 彭竹桃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