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信息 >> 学习园地 >> 工作交流 >> 详细内容

浅议军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来源:常德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0-12-13 09:25:07 【字体:

        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特殊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固有的模式和优势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军休人员思想较之以往更加波动,军休服务管理单位开展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新的历史时期,用科学的理论创新军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以全面保障和提升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唯一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建立工人学校、成立工会来提高工人觉悟,组织工人阶级,明确提出“党应以阶级斗争的精神灌输各工会”。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深刻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中论述了发动和组织农民对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在农村“普及政治宣传”和“普及政治教育”,认为这是发动和组织农民革命的必要条件。1955年,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总结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概括。1981年6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若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充分肯定了这一论断,并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999年9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肯定了这一论断,并指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历史证明,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充分发挥党的这一政治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同时要求全党“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党工作的生命线。

  移交地方安置军休人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离休退休人员而言,军休人员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份特殊。①经历“简单”。军休人员一般刚刚成年便进入军队,在军队一直工作到离休或退休才安置到地方军休服务管理单位休养。②指令计划。国家和军队按计划将军休人员安置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按政策规定予以接收、安置,并通过具体的军休服务管理单位进行直接服务和管理。③身份多样。军休人员既有离休,也有退休,既有军官,也有士官,而且来自不同军种、不同地域,其年龄、职级、职业、习性、心态不一,在身份的共性之下,其个体的差异性明显。二是思想特殊。①相信党中央,但对身边的党组织心存疑虑。军休人员一生的经历和事业都与党和军队紧密结合在一起,受到党和军队几十年的教育培养,对党和军队具有深厚的感情,是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坚定的拥护者,认为党中央是永远正确和英明的。但对于地方党组织,却心存疑虑,往往认为当前一些非党性现象,特别是腐败现象是地方党组织没有严格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所造成的。对于军休服务管理单位党组织,个别军休人员更是求全责备,批评之声不断,极个别军休人员个人有需要时就找单位党组织,没有需要时就骂单位党组织。②待遇优厚,但认识不一。军休人员安置到地方后,工资收入是地方离休退休干部的数倍,享受的政治和生活待遇远远高于社会一般水平。地方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军休服务管理单位进行直接的服务和管理,以确保军休人员政治和生活待遇的全面落实。绝大多数军休人员对党、国家和军队给予的优厚待遇十分感激,但仍有一部分军休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党、国家和军队的特别照顾,经常向军休服务管理单位提出超越政策和制度的要求,没有带着感恩的心,将自己的专长、技能奉献社会、发挥余热。③正统观念强,但思想更新缓慢。军休人员长期生活在正统观念下,在职时一般视学习为第一生命,思想能保持常新,但有部分军休人员到地方休养后,放松了学习,对社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接受得比较缓慢,对改革开放中暂时出现的一些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往往片面理解,特别是对军休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片面放大,牢骚满腹,还有个别军休人员对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不信任,不合作,甚至出难题,找毛病。④参与意识强,但有时摆不正位置。大多数军休人员离退休前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管理经验丰富,热心参与军休服务管理单位的相关工作,帮助军休服务管理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受到军休服务管理单位的欢迎,但也有个别军休人员干预军休服务管理单位的日常工作,对所有的军休服务管理工作都过问、插手,影响了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造成了工休之间的矛盾。⑤认同思想政治工作,但反感别人给他做思想政治工作。部分军休人员在军队里担任过政治主官,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绝大部分军休人员是认同思想政治工作的,自己也经常做其他军休人员、服务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和身边其他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极其反感别人给他做思想政治工作,总是认为只有自己的观念、思想和行为是正确的,别人给他做思想政治工作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党、国家和军队对军休服务管理单位提出了两个方向性的工作目标:一是确保军休人员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落实;二是确保军休人员“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当前,由于军休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党、国家和军队对其给予了特殊的保障,所以各地军休服务管理单位在确保“两个待遇”落实方面基本到位,但在确保军休人员“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军休人员安置到地方后,具体的军休服务管理单位除了服务之外,在行政上、经济上、纪律上对军休人员没有任何管理手段,军休服务管理单位对军休人员进行有限制约的唯一方式只有以党组织的名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此同时,军休人员思想的特殊性进一步加大了军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由此凸显出思想政治工作在军休服务管理领域的极端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唯一的生命线。

  二、当前军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地军休服务管理单位均十分重视军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普遍成立了有工休人员共同参与的党组织,依托党组织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了军休单位的和谐稳定。但由于军休人员思想的特殊性,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过度使用。由于军休服务管理单位对军休人员缺乏管理手段,而实际工作中客观存在很多重大复杂的军休服务管理工作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休之间以及休养人员之间的矛盾需要调处,在管理手段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军休服务管理单位过多地依赖党内谈话推进工作,致使思想政治工作这种方式被滥用,导致部分军休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反感和抵触。

  2、方式机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复杂性和对象的多样性,要求军休服务管理单位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受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束缚,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只是在不断重复已有的工作模式,生搬硬套,致使工作的方式也逐渐机械化、程序化,使军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秀于表演、流于形式。

  3、效果不佳。绝大部分军休干部理论水平很高,能说善辩,军休服务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如不精心准备,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很难说服军休人员,即使暂时地说服了军休人员,因道理未讲透,往往出现思想反复,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4、缺乏长效。由于很难说服军休人员,为促进和谐稳定,军休服务管理单位往往游走于政策和制度的边缘,甚至违反政策和制度迁就军休人员的意见和要求。此举虽然一时解决了问题,但并未治本,往往稳定了一人,扯动了一片,给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长效发展带了更多的麻烦和问题。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引军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军休服务管理单位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手段和方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1、思想政治工作要由“以人为载体”向“以人为目的”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事为本”,即往往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工作程序的需要,去推进和开展工作,而把人只当做工作的载体。贯彻以人为本,就要把人当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成为引导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过程,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不断激发和引导军休人员的参与意识上来。军休服务管理单位在做出涉及军休人员的重大决策前,要疏通渠道,鼓励和引导军休干部参与,提高军休人员对军休服务管理单位决策的认同程度。要分析每个军休人员的需求,帮助其确立合理的期望值,制订和实现好休养生活规划。要开展温情服务,实施情感关怀,让思想政治工作过程饱含爱心,充满人情味,提高军休人员对军休服务管理单位的归宿感。

  2、思想政治工作要由“面对群体”向“更多关注个体”转变。传统的集中灌输也还需要,但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更多地体现对个体人格素质的心理差异的尊重。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为基础开展工作,不要试图把所有军休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固于统一的模式之中,也不能限定统一的工作内容和形式,而是一切从军休人员的具体情况出发,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依据军休人员的特质,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思想政治工作要由“单纯解决思想问题”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转变。所有的思想问题背后,都是实际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从思想入手,主要依靠道义说教解决的传统作法应该改变,转向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进而解决思想问题。军休人员层次较高,自尊心较强,对于待遇、利益等实际问题很少明说,往往通过共性问题、一般性问题或他人的问题提出来。军休服务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准确分析军休人员的实际想法,主动迎合其期望的实际问题,千方百计为军休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

   4、思想政治工作要由“面对面说教”向“迂回说服”转变。直接的、正规的说教往往引起对方的反感,而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进行说服,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军休人员思想更新缓慢,长期形成的固有观念很难改变,“面对面说教”容易触发军休人员的逆反心理,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僵局,甚至走向反面。军休服务管理部门要“寓教于乐”,将需要倡导的观念和思想融入一个又一个军休活动之中,通过军休活动潜移默化地修正或改变军休人员的思想。要与军休人员的家庭成员加强联系,形成共识,通过家庭成员劝告和影响军休人员。要充分发掘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活生生的典型弘扬正气,带动后进。要增强耐心,对于反复工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暂时进行“冷处理”,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5、思想政治工作要由“单向展开”向“双向互动”转变。传统理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组织对个人的单向行为,是组织一方的事情,组织建强了,代表组织的人员素质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得到保证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组织和个人共同的事情,双方全面对接,协调互动。一方面,军休服务管理单位要高度重视党组织建设,配强政工人员,充分发挥党组织负责人以及政工人员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军休人员加强学习,提高修养,融入社区,回报社会,主动配合党组织的工作,实现双向互动,共同提高。

  6、思想政治工作要由“解决单个问题”向“解决同类问题”转变。过分关注单个问题的解决,不仅事倍功半,而且可能引起更多更大问题的产生。军休服务管理单位在及时解决纯粹的、简单的、不会类比的单个问题的同时,要定期研究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反复出现的问题,坚持单个问题寻找同类,同类问题同时解决,切不可因单个问题突破政策和制度,产生“稳定一人,扯动一片”的问题。要在解决同类问题之后及时整章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常德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所长  高科)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