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民意 解民困 得民心
——安乡公安交警大队倾力打造民心工程侧记
近年来,安乡县公安交警大队始终坚持把群众百姓利益福祉放在首位,关注民生,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打造人民满意交警形象。在省政法系统组织的公安系统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安乡县公安队伍取得了全省排名第六、全市排名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安乡公安交警队伍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尊重民意,回应百姓期待,持续推出便民利民政策
公安交警大队把“服务为民”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服务管理职能,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近两年来,大队积极落实上级关于抓好便民、利民、惠民工作的指示精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并研究制定出台了25项助民措施,赢得了民心。
(一)教育与管理并重,努力强化民警服务为民思想,提升为民服务技能和水平水平。“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交警大队一方面定期对民警进行思想教育,强化其服务为民理念,促成民警由单纯管理型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转型,确实筑牢为民服务思想。另一方面,大队在提高民警管理服务技能上狠下功夫,通过定期培训,进一步规范执法、科学执法、依法办案,确实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二)以群众要求为导向,立足本职减免群众负担。长期以来,大队领导一直注重深入基层一线,在切实掌握民警执勤执法情况的同时,真实掌握辖区道路交通管理现状,广泛征求广大百姓对交管工作的想法和意见,及时发现群众需求和困难,并依此推出相关措施减少群众负担。一是推出了首次轻微违章不处罚原则,即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又达到了警示教育的目的。二是响应上级要求,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减免各项办证、上牌等业务的手续费用。三是车管所前移,定期下乡,服务上门,即免去了群众百姓来回奔波之苦,又为他们节约了开支。
(三)以群众需要为依据,积极推出服务措施。近两年来,根据辖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公安交警大队陆续推出了25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特别是建立、巩固和完善了以下几项制度:一是建立完善了接访制度,专门设立了信访接待室,逐步完善了接访要求和措施,明确了相关责任,保证了接访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化了值班警官制度。交警大队通过警官值班制度架起了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及时听取百姓意见和建议,消除误解,并高度负责地为百姓解决困难和难题,主动化解各种警民矛盾,有效杜绝各类纠纷的发生。三是推出了首问责任制度。通过首问责任制的实施,有效强化了民警的工作责任心,同时也激发了民警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紧迫感、危机感。四是在车管所设置了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有效缩短了群众的办事时间,免去他们来回奔波之苦,最大限度地为广大群众百姓和企业提供了方便。五是实行了人民调解员制度,通过专业司法工作者的耐心讲法和劝导,及时有效地化解事故双方矛盾,为高效办案,快速办案奠定了基础。六是定期服务下乡、送法下乡,通过民警经常下乡服务,拉近警民距离,促使民警深入群众、深入民心、服务群众。
二、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努力构建和谐执法环境
科学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是安乡公安交警大队执法工作一贯努力的目标,通过和谐执法,努力营造和谐执法环境,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今年来,大队共查处种类交通违法行为700余起,办理交通事故案件100余起,其中交通肇事逃逸案件5起,侦破5起,没有发生一起因执法不严、办案不公而引发的上访和投诉事件。
(一)强化教育促规范,积极赢得百姓理解与支持。规范执法是交管部门立身之本,近两年,交警大队结合上级开展的规范执法活动,广泛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执法为民教育、规范执法教育以及以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以此进一步强化了规范执法、严格执法、科学执法的理念,有效提升了民警服务为民、规范执法、廉洁自律等意识,为严格规范执法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管理强素质,努力提高为民服务本领。一方面,从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案卷质量入手,采取与年终综合考评挂钩的办法,着力促进执法办案民警提高执法档案质量,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另一方面,强力推行执法监管,及时查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办人情案、办关系案等违纪违规行为。再一方面,加大民警执法培训力度。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大队以“三项重点工作”、新修订的部令和工作规范及相关标准为主要内容,以集中授课、案例讲解、业务竞赛、网上考试等方式开展了8期业务培训,参加培训的民警达960人次。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大队组织民警参加网上考试300余人次,合格率100%。
(三)强化监管促效率,提高交警公信度。近年来,交警大队积极推行科技强警,践行阳光警务,保证执法办案公平、公正、公开。并把执法办案程序、时间、结果以及民警的姓名、警号、单位、电话号码等内容公示上墙,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有效提高了执法办案的透明度。此外,为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交警大队用西班牙货款在辖区增设了十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增大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抓拍力度,促进了规范执法、公平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立足本职宣传,确保交管工作深入民心。为确保交管工作深入民心,赢得民心,大队把外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紧抓好。一是广泛宣传交警大队的工作职能、目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和重要性,以此赢得广大群众对交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三、倾情走访,接受监督,全力打造群众满意警队
长期以来,公安交警大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及网站“大队长信箱”等方式,自觉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用实际行动回应百姓期待,积极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一)建立完善了督导监管机制。为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任务的圆满完成,大队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督导监管机制。一是由监察室牵头,抓民警日常行为监管,以此提升交警社会形象。二是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制度,持续抓好大队民警本职工作的落实,并落实周评、月评、年终综合考评等措施,严格规范民警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有效强化民警工作职责。三是坚持好聘请社会监督员制度,通过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及时加强内部整改,促进交管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立完善走访机制。交警大队结合上级相关活动要求,定期组织民警深入政府机关部门、社区、企业以及农村、学校等单位,广泛征求其对交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确保交管工作有的放矢。
(三)建立完善接访机制。为确保群众百姓困难和意见得到及时的采纳,大队进一步完善了信访接待机制。一是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并把相关内容、要求、规定以及接待警官等内容公示上墙。二是建立了信访工作台帐,对接访时间、接访对象、联系方式、信访内容以及处理结果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三是由大队领导每周轮流接待信访群众,并由值班警官主动协调相关股室、中队,全权负责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四是抓好了首问责任制的落实,由接待警官负责抓好群众反映情况的落实,对因推诿、处置不当等原因导致群众反响较大,甚至引发警民矛盾的,大队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抓好整改,确保不发生类似问题,确保群众满意。
四、服务为民,关注民生,真情为民解困苦
近年来,公安交警大队在抓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关注民生疾苦和百姓福祉,积极为社会、为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人民。
(一)情系百姓大走访。近年来,交警大队情系百姓,心系群众,通过积极开展“大走访”、“三官两员”下乡等活动,广泛深入群众生活,了解百姓疾苦,用实际行动回报了广大群众对交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一是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便民利民、措施,提高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民服务。二是经常开展下乡宣传活动,积极宣传交通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强化群众百姓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确保安全出行。
(二)力所能及解民困。长期以来,公安交警大队主要关注两类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送去温暖,送去希望。一是时刻关注关心交通事故受害者,在积极为其伸张正义的同时,力所能及地为其提供各种帮助,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抓好“一对一”的帮扶工程,为贫困群众送去爱心,帮助其发展生产,解脱贫困。近两年来,大队走访慰问辖区特困群众和事故受害者达50余人次,送上民警爱心款和求助资金近5万元。特别是大队领导经常带领机关负责人和民警深入百姓家中,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戴。
(三)心系群众勤服务。为辖区企业和群众百姓提供安全、便捷的道路交通环境,是交警大队一贯工作的目标。结合百姓实际情况和道路安全管理现状,交警大队着重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经常开展车管所前移活动。主动邀请医疗、保险等单位工作人员,协同交警大队车管所民警深入到企业工厂和农村地头一线,让企业和广大群众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办理机动车辆的上牌、办证、购置保险等一系列手续,既简化了繁冗的业务环节,同时也省去了百姓来回奔波之苦,深受百姓欢迎。二是积极开展现场办公解难题活动。针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方面排查出的问题,大队主动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第一时间消除事故隐患。特别是群众反映的问题,交警大队领导都予以高度重视,每次都亲临现场,指导监督相关部门和股室、中队及时解决群众难题,全力为广大群众百姓打造安全、和谐、顺畅的道路交通环境。
(安乡公安交警大队 潘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