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交警支队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让道路更畅通
快速处置保路畅
道路交通的通畅率,是检验一座城市的成为交通模范的硬指标。2009年9月10日起,常德交警支队实施“道路交通事故实行快处快赔”机制,以提高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效率和道路的通畅率。为2010年再创全国交通模范城市增添新的竞争力。
随着机动车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城区轻微交通事故大幅上升,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为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常德市交警支队与市保险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联合制定了《常德市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办法》,决定于2009年9月10日起对交通事故实行快速处理和保险快速理赔。凡在本市城区及德山开发区、鼎城城区管辖范围的道路上,在8:00—18:00时间段发生的未造成人员伤亡,仅造成各车辆损失不越过2000元(含)的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车辆损失的,只要车辆能够移动的,当事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迅速撤离现场,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地点或场所内自行协商处理,自行协商未果的,由交警保险部门将联手实行快处快赔。
截止到2010年1月份,在5个多月时间里,常德交警支队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中心”,总共受理轻微事故案件351起,现场处理成功率达100%,赔偿金额达30多万元,有效地提高了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效率,保证了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为我市的道路交通秩序打造了和谐畅通的良好局面。
快速理赔促人和
以往发生的交通轻微事故,要经过较繁琐的处理程序,办结时间往往要拖延一到半个月,有的甚至还更长,双方当事人要枉费许多时间,赔偿款得不到及时交付,受害人怨恨积深,容易激发矛盾,有的双方当事人发生争吵,甚至大动干戈。
2010年1月2日上午10时,谈先生驾驶湘JYXXXX的公交车在洞庭大道战备桥十字路口南侧停边时,撞坏了湘JYXXXX公交车的头部,随之与车主雷先生为理赔之事发生了脚拳相向的大动干戈之争。此时,看热闹的围观人群和车辆汇集在一起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幸亏交警二大队民警及时前来进行得理,指挥双方的车辆马上撤离现场,开到“快处快赔服务中心”进行处理……
半个小时后,双方得到了圆满解决,雷先生得到了1300元的赔偿,双方还握手言和了。以往象这种情况要经过很多程序,拖延很长时间,还不一定得到及时解决,要赔款的和不愿赔款的双方大动干戈,矛盾激化,既影响道路交通的畅通又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交警支队支队长廖建华介绍道:常德市交警支队建立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中心,就是为了方便群众解决轻微事故,减少群众对事故的处理和保险理赔的等候时间的往返次数,提高交通事故的自撤率,促进和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同时,通过快处快赔服务中心处理的交通事故可以得到公开、公正、公平的处理,及时化解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群众纠纷,有利了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还可以起到打击和遏制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交通事故骗取保险金犯罪活动的作用,进一步净化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整体水平是基础
要保障城市交通的路畅人和,提高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效率和道路的通畅率。不仅仅是需要实行道路交通轻微事故的快处快赔机制这一现代交通管理的新型举措,更是需要提升整个城市交通管理的基础建设和交通秩序综合管理水平作为坚实的基础。
2008年常德市开始争创全国交通模范城市,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畅通工程计划,常德交警支队以此为契机提升了常德市交通管理的基础建设和整体交通管理水平。按照国家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保障部实施畅通工程的整体部署和新评价体系标准,始终围绕打造“安全交通、绿色交通、满意交通、智能交通、精细交通”的目标,不断强化路道畅通工程创建力度,最大限度满足交通需求,最大限度优化交通环境,探索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创建保畅模式,由此获得了全国交通模范城市的殊荣。
在措施上加大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把市城区道路总长度增加到274.73公里,其中主干道长度增加到123.7公里,次干道长度增加到51.06公里,支路长度增加到99.97公里,道路总面积增加到135.4万平方米。交通管理设施方面:标志设置增加到6079块,标线施划增加到15万平方米,行人过街设施增加到794处,渠化路口增加到167个,灯控路口增加到45个,自动监控路口增加到39个,停车泊位增加到13616个。交通管理水平方面:主干道机动车遵章率提高到47.45%,主干道非机动车遵章率提高到65%,主干道行人遵章率提高到64%,万车事故率下降到20.21,万车死亡率下降到28。
与此同时,坚持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管理力,不断提高全市交通管理的智能水平。
开展非现场执法。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管理系测速卡口、电子警察系统和流动电子警察,加大非现场执法力度,大 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在市城区,设置路口电子警察34个,24小时抓拍闯红灯、违反禁令标线等违法行为,4台流动电子警察巡逻车在市城区进行高密度巡逻,随时抓拍违法停车、随意掉头等违法行为,实现了全城监控、全路段监控,促使驾驶人自觉守法,城区交通违法率大大下降,大大提高道路通行效率。2009年共开展非现场执法41997起,占执法总量的58%;
加强管理信息采集。在全市8条主干道路建立24个卡口,对进出城区、城镇的机动车辆实行全天候实时拍录并存储全部数据,可供随时调阅。自2008年来,利用卡口拍录的信息成功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多起。重点加强了机动车、驾驶证管理系统,交通违法处理系统、交警队信息平台、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管理等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力度,增强数据有效性和准确性,机动车、驾驶人管理系统数据误差在2‰以下,交警队信息平台属地化率在80%以上,利用计算机存储车辆信息103598条、违法信息72231条、事故信息270条,为基层民警执勤执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信息支持,确保了各项交通管理业务准确、快速办理;
合理诱导组织交通。从2008年——2009年近两年时间时,根据城区扩容,交叉路口不断增加的情况,及时跟进新建红绿灯控路口3个,全市交通信号控制路口达45个,形成了完整的交通信号控制网。还根据城区各道路交通流量的变化,及时调整信号控制系统,先后对7个路口红绿灯调整了配时,提高了路口通行效率,车辆在2个红绿灯时间内能通过路口。充分利用交通诱导系统,合理组织城区交通流,建有交通诱导屏8块,发布路况、天气、事故等信息8万条,提醒驾驶人绕开交通堵点,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确保了常德市道路交通路畅人和的局面。为2010年再创全国交通模范城市增添了新的竟争力。
(胡海军 牟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