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层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上半年,津市市着眼平安建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 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狠抓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较好的实现了矛盾纠纷发现的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的目标。全市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3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9.8%,较去年同期增长52.6%。
一是健全工作体系。选齐配强镇、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明确专人专职专责,确保矛盾有人监控,纠纷及时调处。注重纠纷摸排,确保及时介入,把工作重心从事后调处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各村居、行业(专业)调委会完善纠纷排查上报制度,定期统计,建立台帐,一月一上报,确保了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
二是夯实基层基础。三年来,先后选派8名青年干警下到6个乡镇充实司法所力量,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为基层司法所的新老交替提供了人才保障。为加强村、居基础工作,推出了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实行干警每周半天时间在社区座班,建成了司法行政人员、基层调委会和网格管理员密切联系的工作平台,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增强了基层司法行政的服务功能。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积极争取领导重视,提请人大牵头组织了《人民调解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促成各级、各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提请市政府同意,将人民调解工作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实现了人民调解工作的保障有力。完善激励机制,修订了《乡镇(街道)司法所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人民调解员工作补贴发放管理办法》,将人民调解员工作补贴分为基本补贴、办案补贴和以奖代补三个类别,上半年全市共落实246名人民调解员基本补贴59040元,落实调解员办案补贴、专项补贴83090元,有效的调动了各级调解组织、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突出培训提能。按照“解得好难”的标准带队伍,确保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面对各类矛盾纠纷时能顶得上,群众信服得了,矛盾化解得了。定期组织青年干警现场观摩矛盾纠纷调解,让干警身临其境,全面把握纠纷调处中的火候和关键时点,提升化解纠纷的实践能力。
五是狠抓纠纷调处。深入持久的开展“调解化积案,息访保平安”矛盾纠纷专项排查调解活动,特别注重“两节”、“两会”、春耕和清明等关键时点和重要时节的纠纷调处。今年上半年仅民调期间,就排查调处农村土地流转征用、山林水面发包,城市房屋拆迁、拖欠农民工资等热点、重点纠纷310余起。3月20日,王某在市妇幼保健院检查治疗,诊断为妊高症、先兆子痫前期,治疗两天后,王某出院在家中死亡引发医患纠纷,家属一度在妇保院聚集50多人,城北司法所干警及时介入,宣传法律知识,介定法律责任,成功化解纠纷。
(津市市司法局 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