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信息 >> 学习园地 >> 理论研究 >> 详细内容

广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察报告

来源: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08-08-07 11:18:01 【字体:

常德市赴广州综治工作考察团

2008425日)

  

  为学习借鉴外地政法综治工作先进经验,推动我市平安建设深入开展,4月中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姚景平带领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及武陵、鼎城、德山、桃源、临澧等地政法综治工作骨干近二十人,到广州市重点学习考察了治安防控、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社区警务等方面的工作。考察组在广州市综治办的安排下,重点听取了越秀区综治工作经验介绍,参观了两个街道、两个社区及一个派出所。广州市的综治工作给考察团成员带来了很大的震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州市综治工作的基本印象

  近年来,广州市面对复杂严峻的综治维稳工作形势,积极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新机制、新模式、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我们在考察中,深刻感受到,广州市对综治工作认识很高、思路开阔、措施过硬、作风扎实。主要印象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平安稳定的和谐共生。广州市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人流、车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当集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广州市的社会治安问题一度成为全国的焦点。近年来,广州市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将其作为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全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广州有力遏制了刑事案件不断攀升的态势。2005年到2007年,全市刑事发案同比分别下降5.7%10.1%15.8%。刑事发案总量从200014万起下降到20077.9万起。群众安全感从2005年的69.9%上升到2007年的86.7%。良好的治安环境保障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去年,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0.78亿元,同比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9302美元,同比增长11.3%,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523.79亿元,同比增长22.6%;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都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广州的工作证明,社会平安稳定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依托、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两者并重,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2、体现了“平安是极其重要的民生问题”的思想。广州市各级领导决策者充分认识到平安是极其重要的民生问题,积极采取多种手段,把管理与服务相结合、防范与打击相结合、整治与建制结合,努力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如广州流花地区集中了广州火车站、省汽车站、市客运站、流花汽车站,同时也是繁华商业区,日均人流量在40-60万人次,春运、黄金周等人流高峰期则达80-100万人次,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这一地区一度被作为广东省挂牌整治重点地区。广州市从调整行政区划、组建便衣警察队伍、建设技防监控设施等方面入手,多部门联动,对流花地区进行了彻底整治,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治安难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问题也是牵涉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广州市坚持以人为本,从流动人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出台了加强就业培训、扩大社保覆盖面、提供免费计生卫生服务、加大工薪保障力度、加强法律援助等措施,对流动人口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赢得了群众满意。

  3、形成了党政主导、多方协作、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综治工作新格局。近年来,广州市将综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实行党政总揽,全面整合各方面的治安资源。从2005年开始,广州市按照广东省的统一部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建设,即由镇街党工委(党委)直接领导,综治办牵头协调,整合综治、公安、司法、法庭、信访、调解、工商、文化、劳动、国土、城管等单位的资源和力量,把社会管理、矛盾调处、平安建设、治安防范、普法教育等工作统筹起来,形成基层维护稳定平安的工作合力。在治安防控工作中,广州市除强化专业力量外,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出资2.2亿元,组建了3万人的专职治安员队伍,连同街镇出资招聘的治安联防队员、企事业单位录用的保安员、社区组织的义务巡防人员,全市现有群防群治力量近10万人。资源的整合带来力量的整合,以前一个部门无法解决的难题,现在多个部门联手实施综合整治,就解决了“头痛医痛、脚痛医脚”的问题;以前一个部门单打独斗抓治安,现在多方力量共同管理,就解决了“管不了、吃不消”的问题。 4、突破了传统理念,从实际出发拓宽了综治工作的新路子。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这也决定了在工作中必然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人口剧增与警力不足的矛盾问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无先例可循。广州市大胆探索,勇于拓荒,积极主动破解治安难题。比如为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广州市从2004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给公安机关净增加1000-1500名警察,目前全市警察总数近3万人,一线警力比例达88.2%。为抓好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广州市早在2005年就以政府令第2号下发了《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市两办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不少街镇探索了新型管理办法,如广卫街探索了旅业式管理、物业托管式管理、围院式管理、公寓式管理等多种模式,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到2007年,广州市出租屋内发生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4.2%22.3%14.8%

  二、广州市综治工作给我们的启示

  虽然常德市与广州市具有不可比性,但他们的工作仍然能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1、要以流动人口管理为切入点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和迁移。流动人口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加剧了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状况,增加了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压力。流动人口既是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也是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重点对象。广州市截止2007年底,登记出租房屋125.73万套,登记流动人口466万人。据统计,广州市85%以上的刑事案件是流动人口所为,作案者中有80%曾以出租屋为落脚点。流动人口的管理失序也引发了大量其他的社会管理问题,因此,从2001年开始,广州市就大力探索符合广州实际的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广州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办法主要有:一是区、街道、社区三级建立专门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机构;二是配强工作力量,每150户出租房屋配一名专管员;三是制定对流动人口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让流动人口享受同等市民待遇,吸引流动人口主动自觉接受管理;四是建立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的保障机制,市政府规定收取出租房屋的税费,由税务部门授权街道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收取,除上交国家、省的部分外,90%返给街道和社区。2007年广州市共收取出租房屋税收8.6亿,其中越秀区就收取了1.46亿,平均每个街道返回1000万元左右。

  2、要把技防与人防紧密结合,提升防控效能。在广州考察期间,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科技手段在治安防控中的巨大作用。广州市从20058月开始,大规模建设多层次的电子监控系统,由市财政投入20多亿元,建成了全面覆盖主干道、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公交车辆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全市新建、改建电子监控探头达到25万个,构成了街道派出所、区公安分局和市公安局三级监控平台。各街道和社区自行投资建设社区小街小巷电子监控网络,平均每个社区达到20个监控探头,并在社区警务室建立了监控平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自建电子监控系统,形成独立封闭式监控网络。现在广州到处可以看到“您已进入24小时治安视频监控社区”的公开提示牌,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电子监控系统除了有效防范犯罪外,也为提高案件侦破效率、实行精确打击创造了有利条件。

  3、要以社区作为治安防控的第一道屏障,全面开展群防群治。广州市作为经济发展前沿的大都市,不仅流动人口多,外国人也多,仅越秀区就居住外国人3万多人,如果仅依靠全市3万警力,是难以管好社会治安的。所以,他们在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这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方针上,创造了具有广州特色的新模式:第一,把防控的落脚点放在社区,加强社区警务。每个社区建立起高标准的警务室,社区民警专职专责,并且每个社区都建立起独立的电子监控网络。第二,在社区综治办和社区民警统一领导下,配齐三支队伍:一支是专职治安管理员队伍,全市基本上按民警数量11配备,放到街道、社区;一支是以“4050”享受低保的群体组成的治安协管员队伍,平均每个街道400人左右,并通过物业托管收费形式,每人每月增加600元的补助,参与24小时社区巡逻值班和环境卫生维护;一支是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队伍,按每150户出租屋配1名的标准配备。第三,实行分段值守防范,在社区小街小巷中设立治安岗亭,派人24小时值班值守。 4、要建立社情民意沟通的新机制,加强矛盾纠纷的收集和调处。广州市充分认识到要做好稳定工作,必须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去年以来,广州市越秀区矿泉街综治工作中心依托区电子政务系统,建立起社情民意信息管理系统,开设统一对外的社会民意收集窗口,发动综治信息员、信访等职能部门和基层积极分子,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问题、积极介入问题,并通过网上责任跟踪,各部门的责任以及处理的进度和结果一目了然。这套系统建立以来,收集信息474宗,已办结407宗,切实做到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目前,广州市正在推广矿泉街的这一做法。

  三、我们的建议

  结合这次考察的情况和我市综治工作实际,建议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当前,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是我市治安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据2007年初步摸底登记,仅市城区就有暂住人口104760人,出租房屋28349户,目前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是一个最大的薄弱环节。根据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衡阳会议”和今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建议:①建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工作体系,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中办、国办厅字〔200711号文件中涉及到的16个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建立上下对接的工作机构,市、区县(市)设立办公室,街道建立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建立工作站。②研究制定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以政府名义下发。其中应重点明确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变对流动人口的被动管理为流动人口主动自愿接受管理。③建立一支专门的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服务管理队伍,重点放在街道和社区。一是整合部门管理资源,由综治部门牵头,公安、房管、计生等部门共同参与,组建街道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服务管理中心。二是配备专门的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力量,建立社区工作站,以社区民警、计生专干、社区综治工作人员为主体,再配备2-3名专职综合管理员,形成工作实体。④疏通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经费保障渠道。借鉴外地经验,加强对出租房屋税收和办证费用的收缴,由税务部门、房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授权,委托街道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服务管理中心,收缴和办理有关税费,除去法定上解部分外,80%返回给街道“服务管理中心”,作为工作费用。

  2、全面加快技防建设。从国内国外的实践来看,加快技防建设是今后有效防范和打击犯罪的发展方向。从目前来看,以电子监控为主要形式的技防系统,既可缓解警力不足的矛盾,也可提高打击犯罪的效率,同时还可增添社会和谐的氛围。技防建设从需要与可能出发,一是要有一个科学的整体规划,总体布局,分步实施;二是要突出重点,先行建设紧急、紧要的部位,如主要党政军首脑机关、重要道路、街面、公共复杂部位、要害部位、案件高发地区;三是要多层面动员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各居民住宅小区自行建设,形成大系统、小网络互补,联动配套。

  3、强化社区警务,扩充群防群治队伍。治安工作的基础在基层,治安防控的第一道屏障是社区。要以加强社区警务为龙头,带动社区创安全面发展。一是全面建设好与形势和任务发展相适应的警务室,配齐配强社区民警,并切实保证社区民警专职专责,赋予社区民警社区治安工作的决策权、组织权、管理权,让社区民警真正当好社区治安工作的主角。同时,要解决社区警务必要的基本设施装备。二是发展社区专职治安员和治安协管员队伍,在社区民警和社区综治负责人的直接领导组织下,开展治安巡防和管理工作。三是逐步建设社区公共部分的电子监控网络,每个社区、单位构成一个视频监控系统。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