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画像锁定重点人群!津市汪家桥街道创新反诈宣防模式
针对电诈案件高发态势,近日,津市汪家桥街道创新“靶向宣防+全民覆盖”工作机制,精准分析受骗群体特征、创新宣传载体、强化入户走访,推动电诈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双下降”。
近期,汪家桥街道电诈案呈现“发案数减少但单笔金额攀升”特点。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36岁至60岁女性、退休职工等群体受骗比例高达72%,受骗案件中单笔金额超10万元的占比达45%。针对这一情况,汪家桥街道迅速开展“敲门行动”,重点对家庭主妇、退休教师、企业留守人员等群体进行风险排查,建立“易受骗人群动态档案”,为精准宣防提供数据支撑。
为破解传统宣传“入耳不入心”难题,汪家桥街道印制“反诈清凉扇”,入户为社区居民发放2万把扇子,覆盖辖区60%以上常住人口。退休职工王女士表示:“扇子可管用了,既能扇风纳凉又能防诈骗,现在接到陌生电话都会先对照看看是不是诈骗。”
汪家桥街道组建“反诈宣讲队”,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早晚双时段”入户宣传。早上深入菜市场、公园,晚上走进居民小区,通过“拉家常”式讲解、情景模拟等方式教育居民提高警惕,现场还演示“国家反诈中心”APP使用方法,指导群众开启预警功能。截至目前,已走访2千余户居民,帮助多名居民识别可疑诈骗信息。
为形成全民反诈格局,汪家桥街道建立“警社企”三方联动机制:与辖区银行网点达成反诈协议,对异常转账行为实施“双人复核+民警介入”;发动辖区单位、小区物业、企业在电梯或大厅显示屏循环播放反诈短视频,实现宣传“零死角”。
7月以来,汪家桥街道电信诈骗发案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多起潜在诈骗风险被及时识别阻断,群众财产安全防线越筑越牢,电诈防控态势呈现明显向好趋势。